蛩蹷
詞語(yǔ) | 蛩蹷 |
---|---|
拼音 | qióng jué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厥,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fù)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蹶,同“蹷”。后遂以“蛩蹷”比喻二者相依為命。解釋:
(一)、《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厥,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fù)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蹶,同“ 蹷 ”。后遂以“蛩蹷”比喻二者相依為命。
明 李東陽(yáng) 《餞舜咨歸省得廓字》詩(shī):“與君出入若蛩蹷,將往復(fù)還如有約。”參見“ 蛩蛩距虛 ”。
釋義:
蛩蹷是一個(gè)漢字詞語(yǔ),出自《呂氏春秋·不廣》。
相關(guān)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