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蛩
詞語 | 蹶蛩 |
---|---|
拼音 | juě qió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蹷蛩”。《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兩者關系親密無間。解釋:
(一)、亦作“蹷蛩”。《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兩者關系親密無間。
清 魏源 《椒山琴和陳太初修撰》:“運丁叔季誰 牙鐘 !不如收視反聽聰,與君相知如蹷蛩,試叩 銅山 應 洛 鐘。” 清 魏源 《題湯雨生<雙笠圖>》詩:“忽然掛冠戴雙笠,飄然來作六代江山之寓公,喁于唱和如蹷蛩。”
釋義:
1.亦作"蹷蛩"。 2.《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兩者關系親密無間。
相關詞語:
艱難竭蹶狼艱狽蹶屯蹶否塞一蹶不振一蹶不興百足之蟲,斷而不蹶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蝶怨蛩凄蹶角受化劣蹶蹶船蹶穴蹶失硬蹶蹶鳴蛩蛩響蛩吟蹶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