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造句
1、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2、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3、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4、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5、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斷滅,名為涅盤。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愿聞。
6、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7、12.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8、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是諸佛的教導。
9、愿我棄舍任何對一切諸佛化身的上師之懷疑,并避免掉入視他與為同等的謬見中,愿我視他為真實的佛陀。
10、每個人都凝視著佛陀,懇請他召回分身諸佛,以便為他們打開塔門,親眼目睹里面的多寶佛。
11、他是釋迦牟尼佛隨侍菩薩之一,他是一切諸佛慈悲的集中體現。
12、諸佛菩薩曾發愿要讓如本文的無私愿力祈請文能圓成。
13、如是一切諸佛如來無數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來須臾推遷回轉更赴。
14、這也就是你們在念香贊的那句話:“諸佛海會悉遙聞”。
15、在此,深表感恩原圖作者的慈悲分享,讓更多人與諸佛眾菩薩結善緣,功德無量。
16、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
17、愿常聽經念佛,不令間斷,一心求生凈土,必得諸佛護念,圓滿無上菩提。唯愿諸仁者依教奉行,善思念之。凈空法師
18、大白傘蓋佛母是由諸佛頂髻而化。
19、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知.
20、三十年眾生牛馬,六十年諸佛龍象。烽火戲諸侯
21、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普提.
22、夫此煩惱,諸佛菩薩、入理圣人,種種呵責。
23、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24、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25、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今何在
26、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今何在。今何在
27、玄奘抬起頭來,望望天上白云變幻,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今何在
28、有些人依文解義,按文字的字面去解經的話,是不能了達諸佛甚深的本義的。
29、每一個音都含有精神的力量,濃縮了深奧的真理,傳載了諸佛的法語加持。
30、“你想學的是什么呢?”法明定住氣問。玄奘抬起頭來,望望天上白云變幻,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今何在
31、在世外夜夜聽雪,才明白梅花不為任何人怒放,開悟后那女子從她的美貌出發,路過諸佛走向我,旁觀者心機深沉,對她沿途留下的后遺癥一戒再戒,直到各自簡單,粗糙,暗暗苦行于她的掌控之中,現在這世上除了我。倉央嘉措
32、所有這些事是屬于諸佛的世界并且不是聲聞乘和辟支佛乘可以知道。
33、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34、上人讓他在圣城的萬佛寶殿中,在十方諸佛菩薩及四眾前發露懺悔,以挽救他的罪業。
35、這緊箍咒是將人心思束縛,將欲望的痛苦化為身體的痛苦,你若如諸佛達到無我之境,自然就不會受緊箍之苦。今何在
36、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專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
37、五戒是諸佛的根本、其他一切戒律的基礎,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皆以五戒為根本。
38、須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壯嚴為身。
39、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本性的德能;功是戒定,德是智慧,三世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40、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愿。
41、一切眾生均是依靠佛恩普披而生存,若不是諸佛功德,一切生命,包括蜎飛蠕動之流,便無法可依無法可得。
42、當然不是,任何眾生都在諸佛菩薩的大悲攝受之內,但是能得到多少加持,則需視因緣而定。
43、一卦演風雨,從眾生牛馬到諸佛龍象;一針救浮生,江山蒼莽濁酒傾殤;暮起幕落,且看相醫載浮沉。
44、大凡參問也無許多事,為爾外見有山河大地,內見有見聞覺知,上見有諸佛可求,下見有眾生可度,直須一時吐卻,然后十二時中,行住坐臥,打成一片。
45、諸佛雖然已證得無生,但以慈心悲愿故,隨眾生機感示現世間,所以安住于無住涅槃境界,以無生而生,無住而住,而成就一切利生事業。
46、其國香氣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世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圍皆香。
47、故此經實由諸佛菩薩之悲愿,與夫藥叉神將之護持,得以建立世出世間善法于今日,使眾生依而修持。
48、又在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只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這佛名一念歸依,這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49、是為諸佛第二大那羅延幢勇健法。
50、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圣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并廣設壇場,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
相關造句
投諸四裔造句挾天子而令諸侯造句見性成佛造句長齋繡佛造句付諸一炬造句藏諸名山造句置諸度外造句挾天子以令諸侯造句放諸四海而皆準造句送佛送到西天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