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令造句
1、他生性寡言,不善辭令,可一旦敞開語言的閘門,就有股撞倒南墻不回頭的氣勢。
2、他生性寡言,不善辭令,可一旦敞開語言的閘門,就有股撞倒南墻不回頭的氣勢、他說話直來直去,從不拐彎,發起脾氣來,一句話能把人砸個跟頭。
3、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辭令華采,可略而詳也。
4、要善于辭令,但力戒空話。
5、要做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6、偉大詩人屈原博聞強志,懂得治理國家的道理,擅長辭令。
7、他善于辭令,口若懸河,真是當外交官的好人才。
8、參議員善于辭令,講起話來很能抓住人心,屋子里的一百來個人默不作聲,聚精會神地聽著。
9、他雖然不是外交官,卻能熟練地使用外交辭令.
10、她善于辭令而且古道熱腸,即便對人直言不諱,也看得出是在關心他們。
11、亞波羅是一位出色的傳道者,他天資聰敏,善于辭令,他所傳講的信息既準確又有力。
12、這位警察局長很愛好外交辭令.
13、這里不用任何外交辭令,只需要幾句現編的童話.
14、咱們之間說話就沒有必要用外交辭令了吧.
15、不善辭令、厭惡應酬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于書林之中,游目四顧,俯拾皆友。
16、這位演講者無疑善于辭令。
17、雖然我不善于辭令,卻是有學問的,我們在各方面,已經向你們清楚顯明了。
18、不過,除了技術辭令和戒酒互助會式的道德說教,他其實遠比其他大多數采訪對象更善于表達、更有吸引力。
19、學問淵博,技能高超,訓練有素,富有教養,善于辭令,這是最高的吉祥。
20、要有禮;要按外交辭令寫;即使在宣戰文告里,依然是要遵循禮節的.
21、但在日常生活、學作品和外交辭令中,又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詞語,去表達一些特殊的語義,以收到特殊的修辭效果.
22、有些祝賀者叫我是偉人。我相信這句話是誠懇的,但應該說,這是多余的辭令。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我并不感到我的軀體里有什么偉大的地方。我也許可以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壞的工作者,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和任何一種勞動。
23、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別上下之義,使當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為辭令,可分布于四方。
24、細膩與風雅原是樸實的人必然具備的長處,在他身上使他的談吐更耐人尋味,不亞于主教的辭令。巴爾扎克
25、你們的媽媽可能會告訴你們事情的不同版本,且可能會一說些惡心的事情來詆毀我,她一向巧于辭令,所以不要聽她的。
26、別人對我稍稍親熱一點,我就頭腦發昏,產生對方對自己有意的錯覺。每當意識到那不過是好感,或者是社交辭令,我就會厭惡自己,覺得受到傷害。東野圭吾
27、《史記》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28、我們知道,錄口供,犯人講話是一件很藝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人們把在社交、外交等場合能說會道有口才的人就稱作善于辭令了。
29、其余手答函牘、演說底稿,均辭令得體,言簡意賅,文采為久治文書者所不及,作者以誠接物、人情練達之作風躍然紙上。
30、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太中大夫,恢諧、幽默、善辭令,古代著名文學家。
31、屈平博聞強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32、當人們看到韓國的第一夫人赤手上陣親自制作泡菜,不得不承認,這種親民的舉動比任何生硬的外交辭令都有效。
33、某回音說明在此山安扎,猶恐禍及于賢父子,是以書上推辭令媛別擇良緣.
34、現在都答應他的請辭令了,還帶著一絲距人千里的表情,不叫他“大哥哥,改口叫經理了”。
35、《禮記》說,孩子到了十歲,除了要學習“幼儀”,就是奉侍長者的禮儀之外,還要學習日常應對的辭令。
36、可我們成了網中的魚兒,別人撮一下,外交辭令動一下,一貫的、無可爭辨外交用語,全國網民可以倒背如流?中國外交解決領土主權問的手段至今指向不明。
37、因其“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而受到楚懷王的重視,官居“左徒”之職(僅次于宰相)。
38、盡管措辭溫和,甚至算的上是無偏無倚的外交辭令,但希拉里此言卻明顯意在反對北京。
39、屈原很有學問和才干,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40、不擅辭令的辛小豐,簡直要揍比覺。
41、可是,聽了王楓那一番大度的、知情達理的外交官辭令,周瓊反而更難受了。
相關造句
挾天子而令諸侯造句屬辭比事造句令人莫測造句卑辭厚幣造句雷令風行造句挾天子以令諸侯造句奉辭伐罪造句鄭重其辭造句一家之辭造句挾天子令諸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