愎諫
詞語(yǔ) | 愎諫 |
---|---|
拼音 | bì ji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堅(jiān)持己見,不聽規(guī)勸。《左傳·昭公四年》:“子產(chǎn) 見 左師 曰:‘吾不患 楚 矣,汰而愎諫,不過十年。’”唐 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蓋 晉 之獲也,由 夷吾 之愎諫。”金 王若虛《五經(jīng)辨惑上》:“晉靈 之不君,淫刑而厚斂,愎諫而賊賢,傳所載也。”清 夏燮《中西紀(jì)事·海疆殉難記上》:“張朝發(fā) 愎諫撤守,以致喪師失城。”解釋:
(一)、堅(jiān)持己見,不聽規(guī)勸。
《左傳·昭公四年》:“ 子產(chǎn) 見 左師 曰:‘吾不患 楚 矣,汰而愎諫,不過十年。’”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蓋 晉 之獲也,由 夷吾 之愎諫。” 金 王若虛 《五經(jīng)辨惑上》:“ 晉靈 之不君,淫刑而厚斂,愎諫而賊賢,傳所載也。”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海疆殉難記上》:“ 張朝發(fā) 愎諫撤守,以致喪師失城。”
釋義:
愎諫讀音:bi jian解釋:不聽勸諫。出處:1,《左傳.昭公四年》:“汏而愎諫,不過十年。”2,《韓非子.亡征》:“很剛而不和,愎諫而好勝,不顧社稷而輕為自信者,可亡也。”
相關(guān)詞語(yǔ):
從諫如流犯顏極諫犯言直諫犯顏苦諫犯顏直諫剛愎自用公規(guī)密諫諫爭(zhēng)如流拒諫飾非諫尸謗屠叩馬而諫納諫如流三諫之義飾非拒諫主文譎諫正言直諫直言極諫直言切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