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闕
詞語 | 犯闕 |
---|---|
拼音 | fàn què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舉兵入犯朝廷。唐 李德裕《次柳氏舊聞》:“時(shí)天下無事,號(hào)太平者垂五十年。及 羯 胡犯闕,乘傳遽以告。”宋 陸游《跋京本<家語>》:“李氏 書,屬 靖康 之變,金 人犯闕,散亡皆盡。”清 惜華《桃花源彈詞》:“餘黨舉兵來犯闕,乘輿播蕩眾驚惶。”解釋:
(一)、指舉兵入犯朝廷。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時(shí)天下無事,號(hào)太平者垂五十年。及 羯 胡犯闕,乘傳遽以告。” 宋 陸游 《跋京本<家語>》:“ 李氏 書,屬 靖康 之變, 金 人犯闕,散亡皆盡。” 清 惜華 《桃花源彈詞》:“餘黨舉兵來犯闕,乘輿播蕩眾驚惶。”
釋義:
犯闕的釋義是指舉兵入犯朝廷,出自《三國(guó)演義》
相關(guān)詞語:
貝闕珠宮補(bǔ)闕燈檠補(bǔ)闕拾遺抱殘守闕補(bǔ)闕掛漏打牙犯嘴東窗事犯多聞闕疑犯而不校犯上作亂犯顏極諫犯而勿校犯言直諫犯顏苦諫鳳樓龍闕犯顏直諫干名犯義攻過箴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