俶儻
詞語 | 俶儻 |
---|---|
拼音 | tì tǎ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同“倜儻”。解釋:
(一)、亦作“ 俶倘 ”。卓異不凡。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 者, 齊 人也。好奇?zhèn)m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jié)。” 司馬貞 索隱引《廣雅》云:“俶儻,卓異也。”《晉書·張載傳》:“若夫魁梧儁杰,卓躒俶儻之徒,直將伏死嶔岑之下,安能與步驟共爭道里乎!” 宋 王安石 《讀進(jìn)士試卷》詩:“故令俶儻士,往往棄堙鬱。”
(二)、豪爽灑脫。
《魏書·陽尼傳》:“性俶儻,不拘小節(jié)。” 清 褚人穫 《堅(jiān)瓠六集·幔亭仙》:“ 徐季 暨弱冠,有才華,俶倘好義,不能俛仰塵俗。”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張慧仙寄外詩記》:“先是,有 延陵生 者,襟懷俶儻,學(xué)究天人。” 錢基博 《吳祿貞傳》:“顧 祿貞 頗俶儻不羈,而 良弼 則禮法自繩。”
釋義:
俶儻是漢語詞匯,拼音tì tǎng,解釋:1、卓異不凡。2.豪爽灑脫。
相關(guān)詞語:
風(fēng)流倜儻儻來之物倜儻不羈倜儻不群倜儻風(fēng)流倜儻之才儻來俶獻(xiàn)光儻俶載俶辰俶詭俶建俶落英儻儻朗儻來物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