俶詭
詞語 | 俶詭 |
---|---|
拼音 | chù guǐ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奇異。解釋:
(一)、奇異。
《呂氏春秋·侈樂》:“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 畢沅 注引 李瀚 曰:“俶詭亦作諔詭,奇異也。”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銅博山香爐賦》:“方 夏 鼎之瓌異,類《山經(jīng)》之俶詭。”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湯敦甫》:“聞公少居鄉(xiāng)時,行頗俶詭,里人多畏之。”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名家言者,其繁重博雜似北學,其推理俶詭似南學。”
釋義:
俶詭是一個漢語詞匯,出處是《呂氏春秋·侈樂》,釋義是奇異。
相關詞語:
兵行詭道波譎云詭風譎云詭怪誕詭奇詭計多端詭譎多變詭譎怪誕詭秘莫測詭銜竊轡詭變多端詭誕不經(jīng)詭形奇制詭雅異俗詭言浮說恢詭譎怪殊形詭狀虛詞詭說析辨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