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然
詞語 | 儻然 |
---|---|
拼音 | tǎng r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悵然自失貌。《莊子·田子方》:“子方 出,文侯 儻然終日不言。”成玄英 疏:“儻然,自失之貌。聞談 順子 之德,儻然靡據,自然失所謂,故終日不言。”(二)、漠然,無思慮貌。《莊子·天地》:“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成玄英 疏:“儻是無心之貌。”三國 魏 嵇康《釋私論》:“是故傲然忘賢,而賢與慶會;忽然任心,而心與善遇;儻然無措,而事與是俱也。”
(三)、恍忽貌。明 張煌言《贈陳文生侍郎返命閩嶠》詩之一:“倡予還和汝,天夢儻然醒。”清 吳偉業《柳敬亭傳》:“於是聽者儻然若有見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
(四)、倘若。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豈求備禮乎?”明 湯顯祖《牡丹亭·訓女》:“﹝老旦﹞相公休焦,儻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如若有本錢的,他拼這賬生意扯直,也還不在心上;儻然是箇小經紀,只有這些本錢……這兩錠銀乃是養命之根,不爭失了,就如絶了咽喉之氣。”
(五)、偶然;僥幸。宋 王安石《謝孫龍圖啟》:“伏念某蕞爾之材,儻然而仕,進有官謗,未嘗不憂;退無私田,可以自處。”
解釋:
(一)、悵然自失貌。
《莊子·田子方》:“ 子方 出, 文侯 儻然終日不言。” 成玄英 疏:“儻然,自失之貌。聞談 順子 之德,儻然靡據,自然失所謂,故終日不言。”
(二)、漠然,無思慮貌。
《莊子·天地》:“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 成玄英 疏:“儻是無心之貌。”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是故傲然忘賢,而賢與慶會;忽然任心,而心與善遇;儻然無措,而事與是俱也。”
(三)、恍忽貌。
明 張煌言 《贈陳文生侍郎返命閩嶠》詩之一:“倡予還和汝,天夢儻然醒。” 清 吳偉業 《柳敬亭傳》:“於是聽者儻然若有見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
(四)、倘若。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終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豈求備禮乎?”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訓女》:“﹝老旦﹞相公休焦,儻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如若有本錢的,他拼這賬生意扯直,也還不在心上;儻然是箇小經紀,只有這些本錢……這兩錠銀乃是養命之根,不爭失了,就如絶了咽喉之氣。”
(五)、偶然;僥幸。
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伏念某蕞爾之材,儻然而仕,進有官謗,未嘗不憂;退無私田,可以自處。”
釋義:
1.悵然自失貌。 2.漠然,無思慮貌。 3.恍忽貌。 4.倘若。
相關詞語:
想當然藹然可親藹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無事安然無恙黯然傷神黯然失色黯然銷魂昂然自得傲然屹立岸然道貌黯然神傷黯然無色昂然直入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勃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