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造句
1、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教派。
2、 結語,反思了藏傳佛教的積極作用,它的存在不但對烏審地區文化發展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對整個蒙古民族文化來說同樣有很重要的功績。
3、 本文對蒙古族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藏傳佛教因果報應說作了對比,分析和揭示了佛教道德思想在蒙古人中傳播的過程及產生的深遠影響。
4、 五臺山是全國唯一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居一地的佛教名山,金剛神舞是藏傳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5、 當地的嘉絨藏族全民信教,其中大部分信仰藏傳佛教,少部分信仰苯教。
6、 納木錯“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位于當雄縣和班戈縣之間。
7、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協慶寺,藏傳佛教最注重的是與上師相應。
8、 “昌都工匠群”的形成與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在昌都的傳承有關。
9、 你正在看的是嘎巴拉。它是用高僧的顱骨制成的藏傳佛教法器。
10、 是甘南地區是寺歷史最長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11、 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
12、 一些自稱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修習者可能會說,“大圓滿教誨與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誨類似。”。
13、 2009年2月5日,喇嘛在青海省同仁縣一藏傳佛教寺院參加宗教儀式。
14、 在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中,格魯派是最晚形成的一個。
15、 宗喀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是藏傳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藏傳佛教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6、 日喀則地區在藏傳佛教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7、 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兩者一樣,沒什么區別。
18、 在藏傳佛教中,非常著重將佛陀的教法由上師授予弟子,并以無間斷師傳子的傳承方式傳到現今。
19、 該寺位于阿木柯河鄉的背后,距縣城26公里,是草地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中最大的寺院。
20、 藏傳佛教認為,由于“我執”,人們會有消極的情緒,那是因為他們對真相的無知,從而陷入生死輪回。
21、 孜珠山作為藏傳佛教本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幾千年來一直擁有特殊的宗教地位。
22、 理塘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一個重要寺院,它與川、滇、藏之間都有一定的歷史影響。
23、 藏傳佛教的發展離不開印度佛教的文化演變,也拜賜于苯教古老的文化形態。
24、 藏傳佛教認為寶瓶可以鎮邪消災保一方平安。
25、 是佛教宇宙觀、世界觀和佛家理想世界的具像模式,而集中體現在藏傳佛教藝術上,便是不同類別、形制的壇城式造型。
26、 虔誠的辯論在擁有六百年歷史的色拉寺的一個午后,年輕的喇嘛們正聚在一起辯論藏傳佛教的基本教義。
27、 本文從衛拉特蒙古誕生禮儀,婚姻禮儀和喪葬禮儀等三個方面試論藏傳佛教對衛拉特蒙古人生禮儀的影響。
28、 岡底斯山脈在藏語中意為“眾山之王”,西段的主峰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最著名的圣山。
29、 這件玲瓏精致的銀盒應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圣物。
30、 為了更好地體現趙麗蓉在戲劇人生舞臺生涯中的多面性,我采用了我國傳統藏傳佛教中佛母的造像形式的集合詞。
31、 藏傳佛教的靈塔式樣基本相同,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剎三部分組成。
32、 “大勢”、“吉祥”原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勢至菩薩”和藏傳佛教密宗神“吉祥天母”的簡稱,也成了我們的日常用語。
33、 藏民的生活與藏傳佛教是緊密相連的,藏飾品像青藏高原一樣,充滿了神秘色彩,幾乎所有的藏飾都有一定的寓意。
34、 7月29日,記者走進四川阿壩州壤塘縣探訪藏傳佛教噶舉派的曾克寺。
35、 惠寧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喇嘛廟,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鵲噪花艷、古色古香、松濤樂韻、高僧誦經,是遼西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36、 生死輪回圖又叫六道輪回圖,藏語稱“斯貝廓羅”,是藏傳佛教圖式和藝術表現題材之一,最早由藏傳佛教噶當派創制,后來在其他教派廣為流傳。
37、 作為京城最大的喇嘛寺院,又是著名的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雍和宮每天都要迎接眾多的香客和海內外參觀游客。
38、 縣內還擁有新疆最大的藏傳佛教圣地巴倫臺黃廟,以及有著3000年歷史的察吾呼溝古墓群等人文景觀。
39、 熱振寺位于拉薩以北170多公里的林周縣境內,由藏傳佛教“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于1057年創建,后改宗為格魯派寺廟,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
40、 而位于外西路的慈寧花園最獨到的地方,就是它專門為明清兩朝太后、太妃游玩休憩、禮佛唪經之用,以佛堂為主,保存藏傳佛教文物最多。
41、 據她介紹,自16世紀末藏傳佛教廣泛傳入并影響蒙古地區之后,布里亞特人就成為了虔誠的喇嘛教徒。
42、 用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無文字,通漢語文;信藏傳佛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崇尚騎馬和射箭。
43、 其中,1990年建成小乘佛寺銅佛殿,后又在東邊配殿增設藏傳佛教的殿堂。
44、 一步步攀上山坡,在半山腰右手側有座寺院名叫紅塔寺,步入這座藏傳佛教紅教寺院,只見寺院內佛龕上供奉著的就是佛教密宗修煉時雙修佛像,也叫歡喜佛。
45、 至今,措美鎮群眾在噶唐本巴齊塔塔頂廢石中還發現部分經文、笨教占卜、祭祀和藏傳佛教后宏期前期手寫珍本、孤本,各種古代藏文字體,唐代漢式唐卡等。
46、 按照藏傳佛教傳統,氐宿月是佛事活動頻繁的佛月。
47、 藏傳佛教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等先后出現,各立學說,佛經翻譯及注疏、歷史、語言、文化等著作增多,文獻載體也由骨、竹、木、石等變為紙制。
48、 明朝十六帝中,除了明武宗信奉藏傳佛教以外,都信奉道教,明代宗、明憲宗、明孝宗、明世宗都曾任命道士為禮部尚書。
49、 雍正雖重視藏傳佛教,但主張儒佛道異用而同體,并行不悖,提供佛教各派融合。
50、 他指出,佛教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祈求和平歷來是藏傳佛教的基本內容。
相關造句
眾口相傳造句六藝經傳造句正法眼藏造句退藏于密造句見性成佛造句不可教訓造句眉眼傳情造句長齋繡佛造句閉口藏舌造句藏諸名山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