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造句
1、 無一不是在彰顯人的主體性,在展示人類戰天斗地的精神。
2、 本文勾勒出新聞記者的勞動過程與生活經驗,探討勞動主體性的呈現。
3、 后現代主義哲學認為現代性夸大了主體性和統一性的旨趣,給個體的自由和生存帶來了災難,應徹底否定。
4、 服裝的主體性和整體性決定了鞋子成為服飾配件的地位。
5、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姚雪垠的歷史小說和劉再復的文學主體性理論都是我們當代文學的重要文學資源。
6、 當今中國正處于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人的主體性問題已成為時代精神的主題。
7、 對當代民族主體性與本土性的反思.
8、 指出,詩性氣質和東西方文論是兩人主體性文學理論產生的主要因素.
9、 作為個體主體性的烏托邦,意識流小說既有理想性又有虛幻性。
10、 本文冀圖喚起人們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培養學習者主體性的重視,并希望能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11、 席勒對康德崇高思想的繼承主要在于對主體性原則的發揮,這也是席勒美學思想的哲學基礎。
12、 主體性教育思想是高校“兩課”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思想保證。
13、 價值的屬人性和主體性特征,很容易讓人產生其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誤會。
14、 武岡、洞口的小說深刻、大氣,構成了當代邵陽文學的主體性標志。
15、 柔石的小說在敘述女性時透出男性話語,忽視了女性的主體性。
16、 以人為本的高校師德建設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實現其真正全面自由的發展。
17、 藝術與天才論是康德主體性美學思想在藝術創造領域的自然延伸。
18、 學校致力培養會做人、會學習、會合作、會負責、會審美、會創新的,既有良好科學素質、又有良好人文素質的,既能適應市場機制、又能超越市俗功利,既有現代意識、又有傳統美德,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實踐能力,既受到高校歡迎、又受到社會好評,既具有儒雅氣質、又富有主體性的高中畢業生。
19、 教育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提高素質的過程,在本質上是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培育過程。
20、 西方文學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思想資源,貫穿其中的理性傳統與人道精神是西方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思想動力,對建構主體性、現代性人格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21、 “延異”和“能指”是解構主義翻譯理論質疑意義和原意確定性,進而突顯譯者主體性地位的兩個重要概念。
22、 語文教學主體參與策略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實現發展性的多重教學目標。
23、 由于原文深奧難懂,譯者在翻譯這部經典時常有不同的理解,譯本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表現出極大的譯者主體性。
24、 德育的使命在于創建一個由道德引領的和諧文化系統,其建構應當貫徹主體性、整體性、互動性、內在性等基本原則。
25、 第二部分是筆者對目前高中生數學學習的現狀調查分析,探討了導致高中學生主體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26、 本文認為,盧卡契論審美反映的主觀性與胡風的“主觀戰斗精神”都從關注作家主體意識的角度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主體性美學思想。
27、 在現實的道德活動中,道德自我呈現出人生定向性、主體性與整體一致性的特質。
28、 在馬婁的詮釋下,得知人的主體性從伊莉莎白時代的社會規范中解放開來。
29、 編輯主體的創造性是編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沒有編輯主體的創造性勞動就沒有社會需要的文化產品。
30、 統一祖國,必須堅挺中華民族的絕對主體性.
31、 而作為其應有之義的內在性或心靈化傾向,更賦予主體性詩學一種現代內涵。
32、 尼采的價值概念正是根據“強力意志”的主體性后物理學而構成的。
33、 從概念發展的脈絡上看,交互主體性主要是人類的一種共同體特性,它是在對單子主體性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34、 教師主體性價值的實現,既需要教師自身的主觀努力,又需要社會環境、教育條件的積極配合。
35、 這樣一來,實踐主體性“永遠具有一個雙刃的要求,其中一面針對著世界,另一面針對著哲學本身。”。
36、 實際上,以中國這樣廣土眾民,又有數千年歷史的國家,必須有自己的文化主體性,也一直保存著自己的文化主體性。
37、 在康生之流看來,灰皮書的編譯人員不過是從事制作的工匠,甚至工具,并沒有所謂“主體性”可言,惟按權力意志行事而已。
相關造句
震主之威造句體國經野造句唯心主義造句形式主義造句唯物主義造句見性成佛造句主憂臣辱造句打狗欺主造句頤神養性造句主少國疑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