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疏造句
1、大凡做一件事,就要當一件事;若還茍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2、我聽了他的話心里有點難受,只怨自己太粗疏了.
3、但王岳川也有其思之不到或思之粗疏的地方,本文就理論闡述的散文化傾向和理論應用的絕對化傾向做了簡單評析。
4、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缺席判決制度規定的過于粗疏,弊端較多.
5、而現階段高校名稱權保護的法律規范過于零散、粗疏,可操作性不強。
6、但是新公司法仍然較為粗疏,對于實務中諸多有爭議的問題,新公司法仍然未給出明確答案,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新公司法。
7、而襯衣縫綴的針腳粗疏,李樹亭認為不是女性所為。
8、“小子粗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9、皇兒啊,此一行事關重大,你要見機行事,切不可粗疏大意。
10、如果用字太露,即犯粗疏淺俗之病。
11、眼有盲,未免粗疏,終予小人可乘之隙。
12、黃三霸四十來歲,面目粗疏,全身肌肉暴起,發髯卷曲,雙眼圓睜,從顴骨咧開一直延伸到下巴的大疤痕,讓人看了逾發膽戰心寒。
13、項王之失不在粗疏無謀,乃在苛細多猜疑,不任人。
14、“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這是那個時代青年身上的流弊。
15、剛才言語之間粗疏狂妄,冒犯高明,現在回過頭來細想,罰不當罪。
16、嘉道以降,則每況愈下,其末流所繪刻者,人物面目猙獰,手如雞爪,衣冠粗疏,庶幾令人不堪入目。
17、雖然均在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中對庭前審查程序作出規定,但由于立法時對庭前審查程序的功能認識不夠清晰,相關規定過于簡單和粗疏。
18、之前某些李杜詩藝解讀常見的局囿是:過于強調指向和歸宗,對藝術和人性分析粗疏和浮露,缺少溫度,沒有激情,跟詩的釀制基本不搭界。
19、李世民說的“所行大疏略”,意思是高祖李淵逝世時,他所行的喪禮過于粗疏簡略,未盡到人子之孝,因此深感愧疚和自責,追悔莫及。
相關造句
五短三粗造句心浮氣粗造句粗俗之輩造句亂頭粗服造句疏忽職守造句親疏貴賤造句粗通文墨造句粗心浮氣造句疏財仗義造句才疏志大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