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官造句
1、這惡賊,殺了朝廷命官還敢拒捕,真是罪不容誅!
2、從歷史的縱向來看,腐敗文化的主體幾乎都是朝廷命官,他們無人不讀圣賢之書,無官不講修齊治平,卻又幾乎是無官不招權納賄,無官不貪贓枉法。
3、他雖是朝廷命官,但朝中官位最低,官俸也少得可憐,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4、保民官不僅不是朝廷命官,反而是為保護平民利益專門監督和對抗各級官吏的。
5、他雖是朝廷命官,但在朝中的官位非常低,官俸也少得可憐,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6、縣官的官階雖然只有七品,但大小也是朝廷命官。
7、那楊矩身為朝廷命官,竟干出此等赍糧藉寇之事,是我大唐奇恥大辱。
8、王經略乃是朝廷命官,那容你在此誹謗?他的名諱,哪里是你這藉藉無名的小輩可以直呼的?
9、其周嵩、慶、懿陵廟,命官以時致享,若兇儀之節,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喪紀而詔奠臨賻贈之制。
10、后蔣德遭遇人命官司,三巧聞悉設法搭救,夫妻始能重聚。
11、咱家是欽命官校總鎮大同太監!
12、既有武林豪杰參與,又有朝廷命官觀戰,少室山上好不熱鬧,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把這崇山峻嶺圍了個水泄不通。
13、廣場舞跳出了人命官司,跳舞大媽成了被告。
14、這段銘文完整地反映了西周王室冊命官員的制度,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范,為西周王室的標準書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學術價值。
15、船頭聽了一會兒,發現里面還有人命官司,便提議送官府解決。
16、朱大人豈會放任爾等市井小民出言無忌,誹謗朝廷命官。
17、奉圣夫人,你這是在私設刑房,謀害朝廷命官,下官雖然職卑必然會告上金鑾殿,還下官一個公道。
18、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又欲收買朝廷命官,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污吏!
19、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此舉竟讓他纏上了一樁人命官司。
20、又想起命官言語,卻去當鋪粉壁下,立在廳前,獨自個看著天,忽忽不樂;亦有時自語自言,正不知甚麼意思。
21、這等一個模樣,吃得幾拳頭腳尖?若是有些一差二誤,倒打人命官司,只好饒他罷休!
22、不同,宮妓只為皇帝及其家屬服務,而官妓則為各級官吏所占有對于官妓,官員們可以共享,可以做人情,或命官妓招待某個過境官員以侍寢,或給某個朋友狎玩。
23、如果不是因敲詐罪名成立已經入獄,效忠加洛的阿穆索估計當時就會惹下多樁人命官司。
24、再說,這些女人都是有身價的,惜財如命的她們也絕對不會真搞出人命官司來。
25、不料,有人拒絕交費后,收費村民不但沒收到錢,還因此攤上人命官司,近日被判刑十年半。
26、聽到這個消息,張堯文的確松了口氣,以往的災劫都是通過提前得知才避開的,所以養小鬼在朝廷命官與富商大賈之間很是重要。
27、惡名而戴上朝廷命官的頭銜,以榮宗耀祖,封妻蔭子,但事與愿違,終釀成一場歷史大悲劇。
28、狗剩的先祖錢壽廷,是先后在陜西臨潼和山東河間獻縣任過要職的朝廷命官。
29、后來,兩位“師爺”華麗轉正成朝廷命官,最后成為清廷“肱股大臣”。
30、承包地未開耕先出人命官司,水池。
31、朝廷命官很不喜歡訴訟,傳說與佳話要么說哪個一天斷了成百上千的案子,要么說哪個絕不升堂辦案讓人們自然息訟。
32、我嚇得急忙上前攙扶,讓高俅在正座上坐下,說,不了,不了,今非昔比,今天你高俅可是朝廷命官,在殿帥府做著官,做了官可不興再跪我,我不是官,我是個民。
33、這樣一來,本來很簡單的打斗事件上升為人命官司。
34、珠海一名公交車司機變道試圖駛進巴士站上落客,卻攤上人命官司。
35、???????在郭亞琪看來,原本出于好意的他,卻被迫卷入了一場人命官司。
36、林太太正兒八經是命官之婦,這寡婦也是有金字招牌的,這寡婦格局與富孀李瓶兒端的高出了幾檔。
37、弟子處方不當,該寫臭蒿時寫做了青蒿,青蒿既有香臭兩種,便因此留下了誤用香蒿的歧路,差點兒惹出人命官司,實為弟子之過。
38、這還了得,竟敢污蔑朝廷命官,可見是賊心不改,說不定就是梁山派來的內應,快快拉出斬了。
39、即使身為朝廷命官,達到御前統領的多隆也改不了這種鐵律。
40、然后我們發現,安定城太守馬陸,指認你們二位,強迫朝廷命官定案,另外。
41、趙康聽了,罵了一句丁大壯,立刻命官差抓丁大壯過來。
42、罪人熊耀,利用別人信物,冒充朝廷命官之子,實乃欺君之罪,罪不可赦,若是抓住,可就地處決!
43、沒想到蔡京卻早一步誣陷其私殺朝廷命官有叛亂之嫌,令御史搜察葉府網羅證據要參奏其過失。
44、張氏家族在當地是旺族、大族,但從未發生過欺侮小姓小戶的現象,張氏女子外嫁,不論發生了何種情況,都不去打人命官司,總是通過合適的途徑去解決。
45、外出闖蕩一番,來到省城正好趕上比武大賽,就報名參加了,誰知道竟得了個探花,這不州府大人親自接見欽命官員。
46、作為回報,宋御史很快幫西門慶抹平一樁棘手的人命官司。
47、下官以為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為其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明體達用,規模宏遠也。
48、直到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李耳出任朝廷,李氏家族才出人頭地,李耳后人李崇出仕朝廷命官,委任其隴西,被封為“南鄭公”,成為隴西之王。
相關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