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造句
1、 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里,蘇軾感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顯現出西湖雨的奇妙。在雨中,遠出的山像蒙上了一層輕紗,蒙蒙朧朧,迷迷茫茫,隱隱約約……多美的意境呀!
2、 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出自:宋·蘇軾《老人行》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jié)操。蘇軾
3、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4、 天不容偽。出自: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蘇軾
5、 那年春天,蘇軾省試及第。
6、 蘇軾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氣質。
7、 蘇軾一生多次被貶謫。
8、 蘇軾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文學家。
9、 蘇軾筆底生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學遺產。
10、 蘇軾貶官時,王安石在朝。
11、 蘇軾是個有真才實學的詩人。
12、 那首詩是蘇軾一揮而就寫成的。
13、 作為詩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門,"以文為詩"在蘇軾手中得到了新拓展。
14、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時創(chuàng)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15、 在這一過程中,蘇軾以自覺的理論意識將詞的創(chuàng)作提升和納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內,用"以詩為詞"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創(chuàng)一體。
16、 蘇軾詩文,豪邁奔放,猶如天馬行空。
17、 蘇軾的詞里包蘊著強烈的愛國情感。
18、 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
19、 從蘇軾一生雖然宦海沉浮,但身處順境,不驕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
20、 蘇軾是偉大的,偉大在他真金不怕火煉的樂觀與曠達,偉大在他的健康人格與頑強。
21、 李白說:床前明月光,光棍要成雙。蘇軾說:枝上柳綿吹又少,光棍也要尋芳草。孟浩然說:冬眠不覺曉,處處光棍吵。我說:光棍節(jié)來到,祝你一切好!
22、 蘇軾:炎熱幾時有,執(zhí)扇問大暑;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暑熱三天;杜甫:安得空調千萬臺,大庇收短信者大暑清涼來。大暑快樂!
23、 天空云纏霧繞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陰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縷縷紅霞朦朦朧朧的。我們懷著遺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頭看也是霧,低頭看下面也是霧感覺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蘇軾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4、 親情不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長長牽掛,它也是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深沉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是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天倫之樂……
25、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出自:宋·蘇軾《私試策問》身:自己。人:別人。蘇軾
26、 那一朵朵蘆葦花,從窗戶飄進人家里,落在桌子上、椅子上、灶臺上。落在墻角的蘆葦花,聚集成毛茸茸的一團,經風一吹,一張一合,讓人想到了宋代詞人蘇軾描寫楊花的的詞句“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27、 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無奈;我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體味蘇軾壯志難酬的壓抑;我在“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中聆聽李清照國破家亡的心語!
28、 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tài)度不同:在艱難困苦面前,***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蘇軾則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
29、 柳宗元的月餅:無權鳥飛絕,沒錢人蹤滅。品餅蓑笠翁,獨過中秋節(jié)!蘇軾的月餅: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
30、 后人對蘇軾的真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31、 第三部分則以風格分析為主,闡述蘇軾山水詩清曠風格的表現及產生的原因。
32、 定風波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
33、 從詩歌表現藝術的角度考察,南行詩昭示出蘇軾詩歌創(chuàng)作若干特征的端倪,也顯露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初起階段的稚嫩和不足。
34、 烏臺詩案既是蘇軾人生與創(chuàng)作的一個轉折點,又是一場著名的文字獄。
35、 此種闡釋對蘇軾詞風的深入了解有所助益,同時也可以澄清常州詞派詞學理論中的若干問題。
36、 南宋辛棄疾繼承發(fā)展了蘇軾對詞進行的改革,所以送別友人也成為稼軒詞的主題之一。
37、 在蘇軾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中,文學散文盡管數量不多,卻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和審美價值。
38、 從蘇軾突破詞律某些束縛到李清照的強調音樂特征,是合于歷史進程的辯證發(fā)展。
39、 認為“長短句是詞的最基本的標志,”但長短句不等于詞,因此證明不了蘇軾“被打入另冊的40首長短句”都是東坡詞。
40、 蘇軾藝術“尚質”的思想,包含了一種“盡性”、樸素與篤實的精神,正合于孟子所盛贊的美而大的境界。
41、 蘇軾一生仕途蹭蹬,就是他真率性格的結果.
42、 陳師道與蘇軾的交誼,植根于他們對為人和交友的共同道德價值選擇和在文學事業(yè)上的共同追求。
43、 兩宋詞壇上該詞調作品多不出蘇舜欽“沉郁憂憤”與蘇軾“曠達超邁”二路,然不管哪類作品,大都具有題材內容社會化、情感取向反悲傷的特點。
44、 能文,尤工尺牘,詞以小令見長,蘇軾稱其“入刀筆三昧”。
45、 在北宋黨爭交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蘇軾沉浮無定的經歷成為他應物思想形成的先決條件。
46、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身行萬里半天下”,寫下了多姿多彩的游記散文。
47、 以“烏臺詩案”為線索,可知蘇軾的創(chuàng)作心理、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風格等三方面的變化,了解這件事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48、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歷程中最為重要的事件。它不僅讓作者對于社會人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繼而影響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
49、 多生綺語磨不盡,尚有宛轉詩人情。次韻僧潛見贈·蘇軾。安意如
50、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
相關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