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造句
1、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2、 激勵的秘決,不只是訴之于道理,還要訴之于情感。
3、 讀書之于頭腦,好比運動之于身體。
4、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5、 個人之于社會等于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聞一多
6、 愛是葉落歸根的守護,泛起的點點清香;關愛是天空之于蒼鷹的鼓舞,激起的朵朵云霞;關愛是魚兒涌出水面,蕩起的圈圈漣漪;關愛是滴水穿石的剎那迸發的激情,與三塞三暴的厲煉與承載。
7、 妙不可盡之于言,事不可窮之于筆。郭璞
8、 知識之于精神,一如健康之于肉體。
9、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10、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11、 創新之于青春,就像那無邊無際的夜里,點亮一盞刺破黑暗的明燈。那千萬盞明燈的光芒聚在一起,就能成就一個光明的世界。創新之于青春,就像那廣袤的大地上奔騰的河流,千萬條河流匯聚在一起,就會形成浩瀚的海洋。
12、 讀書之于精神,恰如運動之于身體。愛迪生
13、 朋友,于你如花之于春,如雪之于冬,如駿馬之于草原,如雄鷹之于藍天,是你逆旅獨行時的開心果,是你迷失自我時的清心劑,是你成功時的一束鮮花,是你失意時一杯消愁的酒。
14、 圣人不貴寡,而世人賤眾,五谷養性,而棄之于地,珠玉無用,而寶之于身。
15、 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
16、 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于共。
17、 治家之道,與其失之于寬,不如寧過于嚴。
18、 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
19、 讀書之于腦,猶運動之于身體。
20、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訓,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傅雷
21、 誰如果說:“我是最美麗的人。”那么他丑已公之于眾。
22、 自由之于人類,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氣之于肺腑愛情之于心靈。英格索爾
23、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陳獨秀
24、 我們不要把眼睛生在頭頂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腳踏壞了我們想得之于天上的東西。馮雪峰
25、 友誼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厚;友誼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友誼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26、 我沒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當我能夠看見的時候,我也會失足顛仆,我們往往因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卻能對我們有益。莎士比亞
27、 母愛不能稱之為偉大,因為母愛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種親情,必不可少。這種當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時就擁有的親情是平淡無奇的,所以不能稱之于偉大。
28、 故性藏于人,則氣達于天,纖微浩大,下學上達,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道唱而德和,仁立而義興,王者行之于朝廷,疋夫行之于田,治末者調其本,端其影者正其形,養其根者則枝葉茂,志氣調者即道沖。
29、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
30、 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于眾,必將冒犯別人。歌德
31、 止之于始萌,絕之于未形。
32、 戰爭意味著搏斗,戰爭從來就不是靠機動而贏得的,除非這種機動是以最終見之于戰斗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
33、 天下艱巨之事,成效則俟之于天,立志則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堅,自有成效可觀。
34、 禮貌之于人性如同熱量之于蠟燭。叔本華
35、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6、 肝風上升于巔頂,原屬陰虧;痰濁彌漫于中宮,多因脾弱。凡醫者之于病人,必事事體貼,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藥無誤。醫之為道,全在身考。暴眩為風火與痰,漸眩為上虛氣陷。
37、 要把國家的收入規定得好,就應該兼顧國家和國民兩方面的需要。當取之于民時,絕對不應該因為國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除國家實際上的需要。
38、 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
39、 故王者之于天下,猶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則謂之不樂。
40、 茍有上說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于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41、 夫君子之于道,雖無或疑之也,雖未嘗不率循之也,而窮變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42、 教育對于人的靈魂,如同雕刻之于大理石。哲學家、圣人、英雄、智者、善人或其他偉大人物,往往以一個庶民身份埋沒著,經過適宜的教育而被捕發掘出來。
43、 修養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西塞羅
44、 善良與品德兼備,猶如寶石之于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
45、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46、 賢人志士之于子孫也……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47、 子孺避權,明哲保身;楊李弄權,誤國殄民。蓋權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專。
48、 兵之于國家,猶氣之于人身也。人未有無氣而能生者,國未有無兵而能存者。
49、 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50、 君子之于學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相關造句
千金之家造句一家之長造句滿口之乎者也造句化外之民造句局外之人造句震主之威造句莫逆之友造句經濟之才造句無容身之地造句明于治亂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