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治
詞語 | 禮治 |
---|---|
拼音 | lǐ z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國歷史上儒家的政治主張。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各級統治者都安于名位,遵守禮制,遵守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解釋:
(一)、儒家所提倡的一種統治方式。禮,指維護貴族等級秩序的一整套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儀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禮治,要求統治階級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禮制,以便于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統治人民。
釋義:
1.儒家所提倡的一種統治方式。禮,指維護貴族等級秩序的一整套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儀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禮治,要求統治階級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禮制,以便于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統治人民。
造句:
1、 一個負責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
2、 第二層基礎是法治和禮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職責與權利理論。
相關詞語:
愛禮存羊安邦治國傲慢少禮傲慢無禮卑禮厚幣彬彬有禮博文約禮不治之癥卑辭厚禮撥亂反治撥亂為治長齋禮佛長治久安垂拱而治以禮相待操揉磨治晨參暮禮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