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
詞語 | 歇后 |
---|---|
拼音 | xiē h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隱去句末之詞,暗示其義。解釋:
(一)、謂隱去句末之詞,暗示其義。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彥謙 題 漢高 廟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雖是著題,然語皆歇后。”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吳筠 曰:‘才勝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駱賓王 曰:‘冰泮有銜蘆。’ 盧照鄰 曰:‘幽谷有綿蠻。’ 陳子昂 曰:‘銜杯且對 劉 。’ 高適 曰:‘歸來 洛陽 無負郭。’ 李頎 曰:‘由來輕七尺。’ 唐彥謙 曰:‘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此皆歇后。” 清 方以智 《通雅·釋詁》:“ 淵明 詩:‘再喜見友于。’ 杜 亦用之。《到藎傳》‘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則百之語,皆歇后也。”
釋義:
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是在。《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造句:
1、這類歇后語所用的比喻不同,說明的問題一樣,是殊途同歸的。
2、這里歇后語的“挑眼”,在北方人來說是給人家當面難看,就是找人家的小毛病、小錯漏,藉此去奚落、嘲笑人家。
相關詞語:
馬后炮鞍前馬后巴前算后跋前躓后百年之后不恥最后不甘后人步人后塵跋前踕后跋前疐后百歲之后背前面后斃而后已不敢后人不顧前后茶余飯后茶余酒后長慮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