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顏
詞語 | 慚顏 |
---|---|
拼音 | cán y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慙顏”。1.愧色;面有愧色。 南朝 齊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來儀,慙顏變欣矚。” 唐 裴铏 《傳奇·孫恪》:“ 恪 既被責,慚顏惕慮。” 明 李東陽 《屠兵來》詩:“死兵易,立孤難,九原下報無慚顏。”(2).指被人羞辱的臉皮。《類說》卷二一引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慚顏厚如甲》:“進士 楊光遠 干索權豪無厭,或遭撻,略無改悔。時人云: 楊光遠 慙顏厚如十重鐵甲。”解釋:
(一)、亦作“慙顏”。愧色;面有愧色。
南朝 齊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來儀,慙顏變欣矚。” 唐 裴铏 《傳奇·孫恪》:“ 恪 既被責,慚顏惕慮。” 明 李東陽 《屠兵來》詩:“死兵易,立孤難,九原下報無慚顏。”
(二)、指被人羞辱的臉皮。
《類說》卷二一引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慚顏厚如甲》:“進士 楊光遠 干索權豪無厭,或遭撻,略無改悔。時人云: 楊光遠 慙顏厚如十重鐵甲。”
釋義: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柳宗元是唐代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是代表一代思想學術成就的杰出人物。本書所收他各時期的詩、詞、文集,望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
相關詞語:
白發蒼顏白發紅顏白發朱顏婢膝奴顏變顏變色慚鳧企鶴蒼顏白發承顏候色錯認顏標察顏觀色大言不慚犯顏極諫犯顏苦諫犯顏直諫顧景慚形顧影慚形汗顏無地皓首蒼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