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
詞語 | 高速鐵路 |
---|---|
拼音 | gāo sù tiě lù |
字數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符合較高標準,列車能以200千米/小時以上的速度高速運行的鐵路。簡稱高鐵。解釋:
高速鐵路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的定義為:新建設計開行250公里/小時(含預留)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特點:新建異于既有線提速,時速不低于250及客專性。區別:歐洲早期組織即國際鐵路聯盟把舊線改造時速達200公里、新建時速達250~300公里的定為高鐵;1985年日內瓦協議做出新規定:新建客貨共線型高鐵時速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運專線型高鐵時速為350公里以上。廣泛誤解:很多人把歐洲早期標準誤認為中國標準,只比較高鐵普鐵,誤以為CRH是中國高鐵(兩種高速不同),以為高鐵屬國鐵Ⅰ級,把客貨共線快速鐵路稱為高速鐵路,如沿海鐵路里的廈深鐵路等,把要開行集裝箱貨車的廈深鐵路稱為客專;稱蘭新二線為蘭新高鐵。誤稱深茂快鐵為高鐵,其項目批文明確定位為客貨兩用的快速鐵路,不是客專和高鐵。所比對象:中國不是用高鐵直接比普鐵,而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2012年《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有區分且設立快速鐵路專欄,2015年中國鐵路總公司說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1.8萬多公里而快速鐵路網達4萬多公里(鐵路總共12萬公里),三個數據不同。東南亞國家愛說中速鐵路。所居等級:中國的高鐵級高于國鐵Ⅰ級(近似高速公路高于一級公路),國Ⅰ標號用于快鐵和骨干普鐵。世界上公認收支平衡或盈利的高鐵線路僅有兩條:1964年通車的日本東海道新干線與1981年通車的法國巴黎—里昂TGV東南線。
釋義:
列車時速能達到200千米以上的鐵路。在列車車輛、行車調度、通信信號、軌道構造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具有速度快、運量大、能耗低、污染少等優點。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是1964年在日本(東京至大阪間)建成的,長515千米,時速達210千米。目前有的國家正在試驗時速在500千米以上的高速鐵路。
造句:
1、 當地居民將比奧運旅游者近水樓臺,搶先一步從京津高速鐵路大規模的建設中受益。
2、 高速鐵路車站內縱斷面技術條件是車站設計的重要技術標準之一,需綜合考慮行車安全、舒適、列車啟動、停置、通過等技術要求。
相關詞語:
安宅正路巴高望上半路出家必由之路篳路藍縷避讓賢路兵貴神速不識高低不速之客不知高低巴高枝兒扒高踩低半路修行半半路路半低不高北窗高臥必經之路篳路襤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