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令
詞語 | 辭令 |
---|---|
拼音 | cí lì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交際場合應對得宜的話語:外交辭令。他應對敏捷,善于辭令。也作詞令。解釋:
(一)、應對的言辭。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公孫揮 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史記·刺客列傳》:“既已言, 曹沫 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羣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隋書·經籍志三》:“從橫者,所以明辯説,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僕嘗謂辭令趨走,非所以報朋友,故受人之惠,未嘗以語言謝之;惟存之心,繼之以不忘,有所成立,則報之未艾也。” 胡也頻 《到莫斯科去》四:“于是這一個善于辭令的政治家,便充分的表現了他的才能,神色飛揚地說了許多交際話。”
(二)、泛指言辭,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辭令華采,可略而詳也。” 清 鄭燮 《與丹翁書》:“此等辭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辦,真是解連環妙手。”
釋義:
辭令,是漢語詞匯,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解釋為社交、外交場合中得體的應對言辭。
造句:
1、他生性寡言,不善辭令,可一旦敞開語言的閘門,就有股撞倒南墻不回頭的氣勢。
2、他生性寡言,不善辭令,可一旦敞開語言的閘門,就有股撞倒南墻不回頭的氣勢、他說話直來直去,從不拐彎,發起脾氣來,一句話能把人砸個跟頭。
相關詞語:
逐客令百辭莫辯抱令守律卑辭重幣便辭巧說不辭而別不辭勞苦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猜枚行令傳聞異辭辭不達意辭多受少辭富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