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卷
詞語 | 寶卷 |
---|---|
拼音 | bǎo ju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國古代說唱文學的一種。由唐代寺院中“俗講”發展而成,流行于明、清。形式上以韻文為主,夾雜一部分散文。內容上早期多為佛教故事,明以后逐漸取材于民間故事或現實生活。如《梁山伯寶卷》等。解釋:
(一)、一種講唱文學形式,由 唐 代的變文和 宋 代和尚的說經發展而成。早期作品的題材多為佛教故事,宣揚因果報應,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韻文為主,間以散文。現存《香山寶卷》,一般認為是 宋 代 普明 和尚的作品。
明 代以后,取材一般民間故事和現實生活的寶卷日益流行,有二百種以上,例如《梁山泊寶卷》、《土地寶卷》、《藥名寶卷》等。佛家宣講寶卷稱“宣卷”,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曲藝。
釋義:
1.一種講唱文學形式,由唐代的變文和宋代和尚的說經發展而成。早期作品的題材多為佛教故事,宣揚因果報應,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韻文為主,間以散文。現存《香山寶卷》,一般認為是宋代普明和尚的作品。明代以后,取材一般民間故事和現實生活的寶卷日益流行,有二百種以上,例如《梁山泊寶卷》﹑《土地寶卷》﹑《藥名寶卷》等。佛家宣講寶卷稱"宣卷",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曲藝。
造句:
1、 明代后期,寶卷已隨著民間宗教傳入甘肅地區。
2、 河西寶卷的說唱藝術形式及整個儀式過程和音樂形態與內地流傳的寶卷有明顯的差別,更是值得學者深入調查與研究。
相關詞語:
卷地皮愛如珍寶寶刀不老寶馬香車寶山空回寶珠市餅拔鍋卷席百寶萬貨寶刀未老抱寶懷珍不貪為寶傳經送寶東南之寶風卷殘云奉為至寶風馳電卷風馳云卷懷寶迷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