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
詞語 | 致知 |
---|---|
拼音 | zhì zh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解釋:
(一)、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 鄭玄 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 宋 朱熹 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 致良知 ”。
釋義:
致知:達到完善的理解。出于《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南宋朱熹注:“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明王守仁謂“致”即行,以論證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成為南宋以后理學家基本綱領的一部分。
造句:
1、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2、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相關詞語:
安分知足白首相知伯玉知非不得而知不識不知不知不覺不知丁董不知端倪不知凡幾不知甘苦不知高低不知好歹不知紀極不知進退不知就里不知利害不知其詳不知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