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
詞語 | 纏足 |
---|---|
拼音 | chán z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裹腳。解釋:
(一)、舊時摧殘婦女身心健康的陋習。女子以布帛緊束雙足,使足骨變形,腳形尖小成弓狀,以此為美。相傳 南唐 李后主 令宮嬪 窅娘 以帛繞腳,令纖小作新月狀,由是人皆效之。一說始于 南朝 齊 東昏侯 時。
太平天囯 曾禁止纏足。辛亥革命后,纏足陋習始逐漸廢絕。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雙行纏》:“自《墨莊漫録》以纏足始 五代 ,諸小説所見皆同,余舊頗疑之。” 嚴復 《原強》:“至于纏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樂為也,拘于習俗,而無敢畔其范圍而已。” 夏衍 《<教子篇>補》:“她今年六歲,在過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著纏足的年紀了。”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纏足》等。
釋義:
中國封建時代陋習,女子以布條裹緊雙足,致足骨變形,使腳形尖小,腳背弓起,以為美觀。辛亥革命后漸廢。
造句:
1、 纏足是封建時代婦女最痛苦的事,還要纏得像三寸金蓮那樣,更是苦不堪言了。
2、 這時的纏足只是舞蹈時用帛把腳裹緊,形成新月狀小腳而不再穿鞋,以使舞步輕盈,于身體并無傷害。
相關詞語:
挨肩并足安分知足礙足礙手卑諂足恭病魔纏身不一而足不足齒數不足掛齒不足介意不足為據不足為憑不足為奇不足為訓不足與謀百足不僵百足之蟲卑不足道兵精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