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
詞語 | 儒道 |
---|---|
拼音 | rú d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儒家的道德原則。《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羣,而意實卓爾矣。”(二)、泛指儒家的思想學說。清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儒道在 漢 為讖諱所雜,在 宋 為二氏所雜。”
(三)、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說。《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弼 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
解釋:
(一)、儒家的道德原則。
《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羣,而意實卓爾矣。”
(二)、泛指儒家的思想學說。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儒道在 漢 為讖諱所雜,在 宋 為二氏所雜。”
(三)、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說。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弼 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
釋義:
1.儒家的道德原則。 2.泛指儒家的思想學說。 3.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說。
造句:
1、 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2、 世間有無數種道。釋道中有救贖之道;儒道中有學習之道;醫者之道、徘人之道、茶道、弓術之道等無數才藝技巧。每一個人都挑選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相關詞語:
東道主安貧樂道安貧守道岸然道貌班荊道故暴虐無道北道主人倍道而進背道而馳兵行詭道伯道無兒霸道橫行白面儒冠白面儒生班荊道舊卑不足道悲聲載道倍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