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詞語 | 蚱蜢 |
---|---|
拼音 | zhà mě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昆蟲。類似蝗蟲。體長形,綠色或枯黃色。頭尖,呈長圓錐形。后翅大,飛翔時發出聲音。后肢長,善跳躍。是農業害蟲。解釋:
(一)、蝗屬農業害蟲。形似蝗而略小,頭呈三角形,善跳躍,常生活在田隴間,吃食稻葉。
宋 楊萬里 《題山莊草蟲扇》詩:“風生蚱蜢怒鬚頭,紈扇團圓璧月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這一打開,里面跳出了無數的蚱蜢來。” 王統照 《沉船》:“沿山小徑,全是犖確碎石與叢生的青莎,有許多灰黑點的蚱蜢跳來跳去,因為天旱,這些小動物便日加繁殖。”
(二)、船名。極其小而靈便。
明 唐寅 《桃花庵與祝允明黃云沉周同賦》詩之三:“寄情聊蚱蜢,隨手奏觥船。” 清 曹寅 《岸上水牯》詩:“平灘無蚱蜢,煙火足黃昏。” 清 周亮工 《桐江阻漲》詩:“笭箵暮集喧如市,蚱蜢朝吹亂若云。”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