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
詞語 | 回文 |
---|---|
拼音 | huí wé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回族人的語言文字。(二)、順讀回讀均可的同一語句或詩文(如王融《春游回文詩》:池蓮照曉月,幔錦拂朝風。詞序回環往復的語句(如驕傲不進步,進步不驕傲)
解釋:
(一)、修辭手法之一。某些詩詞字句,回環往復讀之均能成誦。如 南朝 齊 王融 《春游回文詩》:“池蓮照曉月,幔錦拂朝風。”回復讀之則為“風朝拂錦幔,月曉照蓮池。”起源說法不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回文所興,則 道原 為始。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說起源于 前秦 竇滔 妻 蘇蕙 的《璇璣圖》詩。參閱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六》、 陳望道 《修辭學發凡》第七編十一。
(二)、回復的公文。
《清平山堂話本·曹伯明錯勘贓記》:“解 曹伯明 并贓物、文卷,到府廳交割了,討了回文自回。”
(三)、亦作“ 迴紋 ”。亦作“廻文”。亦作“逥紋”。指編織物上回旋曲折的紋理。
南朝 梁 沉約 《相逢狹路間》詩:“大婦遶梁歌,中婦迴文織。” 元 顧瑛 《唐宮詞次鐵雅先生無題韻》之二:“蓮花池畔暑風涼,玉竹迴文寶簟光。” 元 袁桷 《次韻馬伯庸題<凌波仙圖>》:“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紋。”
(四)、指回文詩。
北周 庾信 《蕩子賦》:“合歡無信寄,迴紋織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書寫了數幅紙,更不算織錦廻文。”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摻摻于機錦;秋風搗練,響皎皎于砧聲。”
釋義:
①回覆的公文:回文已收到。 ②指運用詞序回環往復或順讀倒讀均可的語句,如“驕傲不進步,進步不驕傲”即是。
造句:
1、 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回文。
2、 轉錄時,鄰近于3’端rna形成回文結構終止區,該區為原核生物rna終止所必須。
相關詞語:
九回腸百代文宗百折不回班師回朝寶山空回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堪回首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百折千回班馬文章班師回俯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武不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