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賊
詞語 | 蟊賊 |
---|---|
拼音 | máo zé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危害人民和國家的人。解釋:
(一)、吃禾苗的兩種害蟲。
《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 毛 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東觀漢記·徐防傳》:“京師淫雨,蟊賊傷稼穡。” 宋 胡錡 《耕祿稿·擬力田詔》:“爾郡國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農為急,若有蟊賊癢而稼者鋤之。”
(二)、喻危害人民或國家的人。
《詩·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賊內訌。”《后漢書·岑彭傳》:“我有蟊賊, 岑君 遏之。” 李賢 注:“蟊賊,食禾稼蟲名,以喻姦吏侵漁也。” 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四人幫’是黨的蟊賊,國家的禍水,人民的死敵, 中華 民族的敗家子!”
釋義:
1.吃禾苗的兩種害蟲。 2.喻危害人民或國家的人。
造句:
1、一個小蟊賊試圖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好讓他的同伙伺機行竊.
2、德威,黃巾蟊賊不足為慮,只要你守住三日,我便召集援軍救你。
相關詞語:
并贓拿賊獨夫民賊家賊難防亂臣賊子民賊獨夫拿賊見贓拿賊拿贓逆臣賊子逆子賊臣擒賊擒王認賊為子認賊作父認賊為父認賊作子頑皮賊骨賊喊捉賊賊眉鼠眼賊去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