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茅
詞語 | 前茅 |
---|---|
拼音 | qián má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即先頭部隊。古代行軍時,前哨斥侯以茅為旌,如遇敵人或敵情有變化,舉旌以通知后軍前茅慮無。——《左傳·宣公十二年》解釋:
(一)、古代行軍時的前哨斥候。遇敵情則舉旌向后軍示警。
《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后勁。” 楊伯峻 注:“茅,疑即《公羊傳》‘ 鄭伯 肉袒,左執茅旌’之茅旌…… 楚 軍之前軍或以茅旌為標幟,故云‘前茅’。”
(二)、引申為先頭部隊、先行者。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六軍星陳,萬騎雷動,中權始及,前茅已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禨祥·黃衣人歌》:“意黃衣者,固即 周顛仙 、 張三豐 之前茅。”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斗爭在前茅,屈伸本正義。”
(三)、謂考試成績或其它方面與他人相比處于前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曹進喜》:“其侄入試 通州 ,學臣以 進喜 故,曾列前茅。” 理由 《中年頌》:“她的生產質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釋義:
前茅是漢語詞匯,拼音qián máo,釋義:1、古代行軍時的前哨斥候。遇敵情則舉旌向后軍示警。2、引申為先頭部隊、先行者。3、謂考試成績或其它方面與他人相比處于前列。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相關詞語:
馬前卒鞍前馬后巴前算后拔茅連茹跋前躓后跋前踕后跋前疐后背前面后波流茅靡不顧前后不記前仇車在馬前懲前毖后承前啟后踟躕不前躊躇不前初出茅廬參前倚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