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
詞語 | 善惡 |
---|---|
拼音 | shàn 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好壞;褒貶。解釋:
(一)、好壞;褒貶。
《楚辭·離騷》:“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后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 朱熹 注:“褒貶。”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之三:“善惡可勸戒,是非后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
釋義:
指善與惡。若再加上無記,則合稱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順理,惡指違理。然于經論中有多種不同說法,依成唯識論卷五之意,能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與無漏行法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其善惡之分際,在順益與違損之差別。且善惡二者皆須貫串此世與他世,否則即為無記。如人、天之樂果,于此世雖為順益,于他世則不為順益,故非為善,而為無記性。又如惡趣之苦果,于此世雖為違損,于他世則不為違損,故亦非惡,而為無記性。
造句:
1、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走進生活,世間善惡美丑都可以映出來。
2、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相關詞語:
惡作劇愛生惡死褒善貶惡不得善終不惡而嚴不念舊惡敝綈惡粟敝綈惡粟不亦善夫長袖善舞陳善閉邪懲惡勸善丑類惡物除惡務盡除邪懲惡慈眉善目從惡是崩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