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造句
1、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走進生活,世間善惡美丑都可以映出來。
2、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3、 目不能別黑白,耳不能別清濁,口不能言善惡,則所謂不能也。
4、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惡的絲線交錯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過去過失的鞭撻,才不會過分趾高氣揚;我們的罪惡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們掩蓋,才不會完全絕望。莎士比亞
5、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能謙虛,則能建立美滿人生。
6、 夫鑄偽金錢以有法,而錢之善惡無增損于故。
7、 凡詩人之作,刺箴美頌,各有源流,未嘗混雜,善惡同篇也。
8、 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9、 學生之所以善惡學問,原因在教員自己身上。
10、 善惡的區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莎士比亞
11、 莫道腐敗人不知,善惡有報終有時。
12、 女人最可貴的兩種品質,那就是:辨別善惡的能力和羞恥心。喬萬尼奧里
13、 人們以為品德善惡的表露,是出于明顯的行動;卻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愛默生
14、 言無有善惡也,茍有得乎吾心而言也,則其辭不索而獲。
15、 常警示分清善惡美丑,師賢達明辨是非黑白。
16、 審擇左右。左右善,則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惡分。
17、 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18、 故善惡之命,若從天墮,若從地出,不得以理數推,非可以智力要。
19、 知賢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則治亂暴而明,善惡信則直。
20、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21、 幼兒時,您是我人生的一桿坐標,教會我善惡美丑;失意時,您是我情感的一座避風港,讓我正視悲歡喜樂。你永遠都那么愛我寵我呵護我,連嘮叨都充滿愛的味道,謝謝您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
22、 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的時候,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
23、 一個人要有立場,不可以沒有是非黑白善惡美丑的辨別,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樣,人也應該具有識別的能力。
24、 心靈是湛藍的天空,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片雪花,撒下寧靜與美好:心靈是平靜的湖水,但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它承載著世間的善惡美丑,同時也會帶給人絲絲溫暖。
25、 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
26、 人之所以倒霉,自有倒霉之因。人之所以幸福,自有幸福之緣。善惡果報絲毫不爽。
27、 清明清,人生一世要注重感情,友情、愛情、親情,情傳情;清明心,人間善惡全在心,真心、愛心、誠心,心傳心。清明時節送上短信,愿你心清目明!
28、 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見識。
29、 常自律遠離燈紅酒綠,恒自警分清善惡美丑。
30、 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練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紗之質不黑,麻扶緇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猶蓬紗也,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
31、 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惡,使我們喜善恨惡。良心盡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展。
32、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悲歡貧富亦復如此。
33、 至今為止,我們仍然無法揣測耶和華神把這樣一棵樹安設在伊甸園的原因,也更無法猜測為什么人一吃這樹上的果子就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后果。無論如何,這棵善惡樹上的果子必定是寓示著豐富的內涵的,因為我們看到人吃了它就發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議的轉變,這個轉變也就是墮落。
34、 大凡人心不可不知所畏,畏心之存亡,善惡之所由分,君子小人之所由判也。
35、 世界上絕對不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善惡兩種品德,敵我兩種力量,正謬兩種主張,資無兩個階級。要善于面對和把握大量的中間狀態,過濾狀態,無序狀態與自相矛盾的狀態,可調控狀態,可塑狀態等等。
36、 在我看來,失手殺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惡、正義與不正義,欺世惑眾,其罪大矣。
37、 陽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間善惡。塞內加
38、 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及真偽,并使人傾向于善與真,排斥惡與偽。
39、 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40、 天下安危,唯在為政善惡。
41、 察其言,觀其行,而善惡彰焉。
42、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慧律法師
43、 善惡若無報,乾坤莫有私。
44、 若把黑白和善惡放到一處,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見得分明。
45、 世間本無善惡,端看個人想法。
46、 這種年歲的人還不懂得區別善惡是非,一切感情全都處于模糊的沖動狀態;這種年歲的人熱愛生活。對于每一次新的經驗,哪怕是殘酷的死亡經驗,也急不可耐。
47、 這就是上帝的一個特別之處:他能夠分辨善惡并且擇善而從。
48、 世界上絕對不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善惡兩種品德,敵我兩種力量,正謬兩種主張,資無兩個階級。
49、 執兩用中是衡量善惡的方法,中和至善是檢驗中庸之道的標準。
50、 話語教給我們很多,但善惡還是可以自明。話語想要教給我們,人與人生來就不平等。在人間,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聽。
相關造句
守死善道造句獨善一身造句無惡不為造句惡人自有惡人磨造句罪惡貫盈造句改過從善造句元惡大憝造句鬼怕惡人造句能謀善斷造句不惡而嚴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