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節
詞語 | 守節 |
---|---|
拼音 | shǒu j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時指不改變節操,特指婦女受封建宗法的強制或封建道德觀念的影響,在丈夫死后不再結婚或未婚夫死后終身不結婚。解釋:
(一)、堅守節操。
《左傳·成公十五年》:“圣達節,次守節,下失節。”《逸周書·謚法》:“清白守節曰貞。”《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周亞夫 ﹞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 戣 為人守節清苦,議論平正。” 宋 吳坰 《五總志》:“守節固窮匪易事,鐵中誰許鬭錚錚。”
(二)、特指婦女謹守禮節,能盡婦道。
《韓詩外傳》卷一:“夫《行露》之人許嫁矣,然而未往也。見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貞理,守死不往,君子以為得婦道之宜。”《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舊唐書·列女傳·楚王靈龜妃上官氏》:“丈夫以義烈標名,婦人以守節為行。”
(三)、舊指寡婦不再嫁。
《漢書·五行志上》:“ 董仲舒 以為 伯姬 如 宋 五年, 宋恭公 卒, 伯姬 幽居守節三十餘年,又憂傷國家之患禍,積陰生陽,故火生災也。”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 修 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紅樓夢》第四九回:“ 賈母 、 王夫人 等因素喜 李紈 賢惠,且年輕守節,令人敬服。” 阮章競 《漳河水》詩:“有意守節心難下,俺娘勸我另改嫁。”
釋義:
守節,舊時傳統婚俗之一。指堅守節操,不做非禮的事;婦女在封建禮教束縛下,能守所謂“貞節”。見《漢書·五行志上》:“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節三十余年。”
造句:
1、 國家有難而不憂,非忠臣也。夫守節死難者,人臣之職也;衣食饑寒者,慈父之道也。
2、 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仗義。
相關詞語:
守財奴安常守分安常守故安分守己熬更守夜熬清守淡安分守已安份守己安貧守道熬清守談白頭相守抱殘守缺抱誠守真抱令守律閉關自守不拘小節白首一節柏舟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