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
詞語 | 俎豆 |
---|---|
拼音 | zǔ d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二)、指奉祀。
解釋:
(一)、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漢 班固 《東都賦》:“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張英死后之榮》:“又賜 文端 祠聯云:風度猶存,典禮煥千秋俎豆;師模如在,忠忱垂奕葉箕裘。”
(二)、謂祭祀,奉祀。
《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莊子·庚桑楚》:“今以 畏壘 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 唐 柳宗元 《游黃溪記》:“以為有道,死乃俎豆之,為立祠。”
(三)、引申指崇奉。
清 沉濤 《交翠軒筆記》卷二:“真可為俎豆 歷下 者下一鍼砭。”
釋義:
俎豆,典故名,典出《論語·衛靈公》和《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后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
造句:
1、陽明理學,一代斗山瞻仰;開閩勛猷,千年俎豆馨香。
2、羹墻不遠,仰皇煌帝諦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報功之典。
相關詞語:
簞豆見色豆蔻年華豆剖瓜分豆重榆瞑代越庖俎膽小如豆刀俎余生豆分瓜剖豆萁燃豆豆萁相煎瓜剖豆分瓜分豆剖瓜區豆分紅豆相思煎豆摘瓜糠豆不贍兩豆塞耳冷灰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