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
詞語 | 梼杌 |
---|---|
拼音 | táo wù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謂之梼杌。——《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兇頑無匹儔之貌。”。服注:“梼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楚之梼杌。——《孟子》。注:“囂兇之類,興于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借指兇惡的人解釋:
(一)、傳說中的兇獸名。
《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xùn)。”
(二)、傳說為遠(yuǎn)古的惡人“四兇”之一。或謂即 鯀 。
《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御螭魅?!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顓頊?zhǔn)?有不才子,不可教訓(xùn),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 檮杌 ?!?杜預(yù) 注:“謂 鯀 。”《國語·周語上》:“ 商 之興也, 檮杌 次於 丕山 。” 韋昭 注:“ 檮杌 , 鮌 也?!?唐 柳宗元 《杜兼對(duì)》:“ 杜兼 為 濠州 ,幸兵之亂,殺無罪士二人,蓄貨足慾,吾以為 唐 檮杌 、 饕餮 者亡以異?!?/p>
(三)、泛指惡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p>
(四)、 楚 史書名。
《孟子·離婁下》:“ 晉 之《乘》, 楚 之《檮杌》, 魯 之《春秋》,一也。” 明 張萱 《疑耀·檮杌》:“檮杌,惡獸, 楚 以名史,主於懲惡。又云,檮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來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釋義:
1.傳說中的兇獸名。 2.傳說為遠(yuǎn)古的惡人"四兇"之一?;蛑^即鯀。 3.泛指惡人。 4.楚史書名。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