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造句
1、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2、慈溪農民畫具有濃郁的浙東文化特征。
3、浙東地區是越文化的發源地,在公元前137年東甌國除以前,5000年的浙江上古史是越族及其先民的歷史。
4、大歷初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以鮑防為首的浙東詩會和以皎然為核心的浙西詩會。
5、順治十三年,任提督浙東浙西地方的學政僉事.
6、浙東學人始終高舉這面大旗,終于使之成為經典性的文化學術原則。
7、浙東學派在治學的態度和方法上,一方面強調博通,注意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又善于創新,無門戶之見。
8、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發現,浙北、浙東、浙中地區富硒土壤呈大面積分布。
9、它和東陽木雕、青田石雕并稱“浙東三雕”.
10、在婺州浙東廉訪司僉事任上兩年余。
11、浙東學派繼承并發揚了中國史學“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并發揚光大。
12、這些問題令浙東、浙西詩會失去持久活力,最終走向沒落。
13、一種被稱為“酸性金黃”的可能誘癌有毒工業染料,在浙東臺州竟被一些經營者用于豆腐干著色。
14、約10億至9億年前,浙東南和這西北才拼接,十億多年的時光之旅,潮起潮落,浙江大地可謂是滄海變桑田。
15、方國珍是浙東臺州人,史書說他“身長七尺,貌魁梧,面黑體白,堅毅沉勇,力逐奔馬”。
16、丁公量擔任了浙東區黨委城工委副*記,主要負責對敵偽軍的工作,400特工組就是他直接領導的。
17、黃巢攻宣州不克,就引兵攻浙東,并開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諸州”。
18、過去,半浦鄭氏是慈溪望族,半浦‘二老閣’一度成為浙東文化中心。
19、俺乃浙東安撫司帳下機宜行走沈虎臣,身負軍情機密,欲回稟浙東辛安撫。
20、陳碩真,又叫陳碩貞,睦州雉山梓桐源人,唐朝浙東農民起義軍女性首領。
21、當時在武義連浙東一路,便是村夫牧豎,莫不曉得個王秀才是王孝子。
22、建炎南渡后,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
23、張煌言舉兵抗清而能下浙東,王荊公奪河西乃首功。
24、昨晚演出的《典妻》,以原汁原味的浙東風情乃至“石骨鐵硬”的寧波話,使在港的“老寧波”從中獲得鄉情的慰藉。
25、這座城后來成了浙東地區重要的邊防要塞,到了明中晚期,更是成了抗倭的據點。
26、通濟橋,是姚江上一座凌空橫跨的三孔石橋,連接余姚南北兩城.北宋慶歷八年始建,史稱“浙東第一橋”.
27、“唐詩之路”從紹興出發,自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東名溪,溯江而上,經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臺山石梁飛瀑,全長約200公里。
28、文物保護單位上林湖越窯遺址,有浙東名剎五磊寺、金仙寺、風光秀麗的杜湖、白洋湖以及翠屏山、栲栳山和秦代徐福成功東渡日本的啟航地棗達蓬山。
29、若茲山,則浙東西山海所蟠結,幽奇險峭,殊形詭狀者,實大且多,欲雕繪而求其肖似,則山容壁色乃號為名山者之所同,無以別其為茲山之巖壑也。
30、江淮旱,浙東、西尤甚,有司不為請,吉甫白以時救恤,帝驚,馳遣使分道賑貸。
31、鄞縣,即為現在的寧波,當時是明州首縣及州治所在,亦且為浙東第一大縣,其地南接閩、廣,東通日本,北達高麗。
32、昨天,寧海縣委黨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浙東黨史上首次農代會,也是浙東黨組織在解放前召開的唯一一次農代會。
33、宜山兄多年不見蹤影,我和大哥派人找遍整個浙東,卻不想你竟是到了河南!
34、來自川西山溝溝里的狗剩來到繁華的浙東甬城打工。
35、寧波府元慶元路,屬浙東道宣慰司。
36、咸通末,王龜為浙東觀察使,稱賞其亢直,將薦之朝。
37、這個人才輩出、考運極好的家族就是浙東望族余姚邵氏。
38、系新四軍浙東根據地第一個社會教育基地,是在浙東行署文教處黃源處長關注下,鄞慈縣辦文教科胡野擒同志于1944年帶領工作組組建的。
相關造句
文東武西造句東洋大海造句東張西張造句東扭西歪造句東來紫氣造句東一下西一下造句河東獅子造句東竄西跳造句東南半壁造句東扯葫蘆西扯瓢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