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于言,敏于行造句
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2、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3、印象當中,慶邦是個訥于言,敏于行的人.
4、‘訥于言而敏于行’,提醒你現在已經是主婦,以后請盡量把那高貴的頭顱低下來看看民生,理論煮不了湯喝。
5、我是那種訥于言敏于行、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人,平時少言寡語,顯得很酷似的,關鍵時刻,總能發表與眾不同的言論而著名。
6、相反他覺得“剛毅木訥近仁”,倡導“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強調對一個人要“聽其言而觀其行”,由此才能達到脫俗的境界。
7、趙無鋒倒是個訥于言敏于行的君子,動作極快,半只山雞眼看只剩個大把腿。
8、訥于言敏于行”,咬人的狗不叫,這正是我能夠笑到最后取得勝利的原因。
9、殊不知,訥于言而敏于行乎?圣人是想告訴我們,多做事來少說話。
10、改名風波之后,鄧艾頓悟了,不再執著于自己的口吃,既然不能伶牙俐齒、口若懸河,那就干脆做一個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人。
相關造句
酒后失言造句侃侃而言造句隱忍不言造句事無不可對人言造句行住坐臥造句同日而言造句流言風語造句匍匐而行造句言而不信造句明于治亂造句
推薦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