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功諉過造句
1、 不爭功諉過,敢擔風險,敢負責任,不遷怨他人,不以勢壓人,必要時不惜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2、 老市長從不爭功諉過,講成績,十分只講七分,講過失,勇于替下級承擔責任。
3、 回避矛盾問題,不敢擔當,爭功諉過。
4、 因為我在談話中了解到班子成員中有爭功諉過的現(xiàn)象,呂處又搖了搖頭說,沒有掌握到實質(zhì)性的問題。
5、 陳淑慧痛批臺南市政府推諉卸責、爭功諉過,行政怠惰的表現(xiàn),充分顯露出賴清德無能力、無作為與無擔當。
6、 這首先是對從政者的要求,鴕鳥心態(tài)、爭功諉過、瞞報漏報,都體現(xiàn)了不健康的政績觀和問題觀。
7、 在利益關系上,個人主義者常常對個人私利錙銖必較,爭功諉過,長此以往,踏實干事的能力未見提高,投機鉆營的水平卻見長。
8、 年初報告時大話連篇,口號成堆;年終總結時,爭功諉過,列一堆無法核實的數(shù)據(jù)和子虛烏有的數(shù)字“紅包”。
9、 心浮氣躁,重權輕責,爭功諉過,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熱衷于拉幫結派、搞小圈子,鬧無原則糾紛。
10、 這類人,不是把心思用在如何改進工作、多出成績上,而是用在爭功諉過和向上司匯報上。
11、 謝長廷晚上到嘉義市為黨內(nèi)初選造勢,他以“讓功分過”一詞力促民進黨團結,暗諷辯論會中游、蘇的爭功諉過。
12、 而絕不能象一些人那樣,剛愎自用、諱疾忌醫(yī)、文過飾非、沽名釣譽、爭功諉過,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把一切錯誤歸于別人。
13、 旅政委曾祥明說,以往個別同志履職盡責之所以越位、錯位、缺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權責界限模糊,給不作為和亂作為、爭功諉過等留下了空間。
14、 把完成任務、提高工作質(zhì)量、提升個人素質(zhì)作為主要目標,少觀旁騖,不爭功諉過,個人的進退走留交給組織安排,往往更能得到認可。
15、 在平時的工作中,為班子成員打氣、助力,大力支持班子成員開展工作,絕不爭功諉過。
16、 于是,在“四怕”心理作用下,少數(shù)領導干部瞻前顧后,畏手畏腳,爭功諉過。
17、 于是,少數(shù)領導干部就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百分之百“正確”,在成績面前,毫不客氣甚至大包大攬;在問題面前,則成了“局外人”,爭功諉過,推卸責任。
18、 面對問題,要敢于承擔責任,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把不爭功諉過、不推卸責任作為檢驗領導干部素質(zhì)的標準。
相關造句
立功立事造句云煙過眼造句積德累功造句爭鋒吃醋造句將功折過造句功高望重造句功高蓋世造句過隙白駒造句崇德報功造句自矜功伐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