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造句
1、 古代的漕運總督府舊址現在在江蘇.
2、 這是最早,利用大都護城河漕運的規劃設想.
3、 先秦秦漢漕運史研究在古代漕運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成果繁富。
4、 歷史時期百泉泉水在衛河漕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時至解放后其天然流量仍能灌溉農田8萬余畝。
5、 河南是漕運負擔大省,由于各地交通狀況不一,交通便利的縣份便代交通不便的縣份代納漕糧,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此之謂“代替”。
6、 什剎海地區自元代形成漕運碼頭以來,在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后,沉淀了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
7、 屯兵營田,地主的莊園、漕運的驛棧、倉庫,以至皇帝游覽的湖淀和行宮,供應皇家的果園、菜莊和牛羊牧場等等,無不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8、 故發展漕運、南糧北調,便成了歷朝歷代的當務之急。
9、 唐初漕運,歲不過二十萬石,藉以養兵。
10、 漕運衙門的官吏經常勒索敲詐這些船戶,暴力搜刮他們的錢財,漕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11、 改革征糧辦法,整頓漕運和鹽課,疏浚吳淞江,又設濟農倉防災,置贍鹽倉救灶戶。
12、 蓋自秦政征匈奴,使天下飛芻輓粟,起瑯琊輸河北,漕運遂代為民困,而繁費亦代以為難。
13、 瀏河中的劉家港,是元代漕運海路的起點。
14、 每到漕運時節,“帆檣如林,百貨山積,當其盛時,北至塔灣,南至頭閘,綿亙數十里,市肆節比”。
15、 劉東星任侍郎后,*理河道與漕運,先后主持了開趙渠,通邵伯、界首二湖的河渠等重大水利工程。
16、 漕運總督兼巡撫楊一鵬是王應熊的座師,巡按吳振纓是溫體仁的親家。
17、 2001年,這塊最大的漕運巨石被立起來做成了石碑,擺放在村口位置,并由王光英題寫了“皇家新村”4個大字。
18、 龍宮是江南第一船幫,霸占漕運,強行收取費用,令人怨聲載道。
19、 “漕運數千艘,連檣北上,載煤動輒數百萬石”。
20、 東漢初期,漕運軍餉糧船從潞河裝載起航,沿溫榆河溯流而上,運至昌平,然后轉為陸運,經南口出居庸關。
21、 咸豐朝以后,朝廷在大部分征漕省份實行漕糧折征,一定程度上整頓了漕運秩序。
22、 負責驗糧收糧的是所謂的軍糧經紀,在十步之內必有衙府的漕運碼頭上,軍糧經紀還算不上官員,按現行的說法,應該算是有一定執法職能的事業編制人員。
23、 光緒二十三年初,重情重義的黃金祥,遵曹大帥臨終之囑解甲還鄉,并與大帥之子合營漕運,又在家鄉開辦“祥德厚”米面莊。
24、 在渝水河出九陰山時所沖積而成的三角洲上,因為地勢平坦,漕運發達便形成了一座城池,被命名為渝城。
25、 這個人一身的五花肉,天生力大無窮,頭上扎個沖天辮兒,呆里呆氣,雕嘴魚鰓,姓于名寶祿,人稱“傻寶祿”,專盜官倉的祿米,還偷漕運的皇糧。
26、 圖為清代沈喻所繪的通惠河漕運圖局部,京師漕運最興盛期是康乾時期。
27、 漕運、治河、鹽務、榷稅、交通五大支柱萃聚淮安一地,河員漕吏,揮金若土;鹽商大賈,拋銀似泥,烹天煮海,窮奇極妙。
28、 他看陶澍的整頓鹽務,改革漕運,論辦法也不過實事求是,期于允當,并沒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所可貴的是,他的除弊的決心與魄力。
29、 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什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益開河渠以增溉灌,通漕運。
30、 一度因病辭職歸里,后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戶部,以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升南京戶部尚書。
31、 漁陽托長江之利,倚巫山之險,是東西漕運要道。
32、 其他如河道總督6000兩,漕運總督1萬兩,鹽運使5000兩,都是原俸的幾十甚至上百倍。
33、 卑職在任漕運總督時,清查賬冊,明察暗訪,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將上繳的賦稅,全部查沒。
34、 漢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淇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
相關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