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才造句
1、皮鞭抽打是不會產生賢才的,引申之意是賢人在于教育培養。
2、賢才不備,不足以為治。朱元璋
3、宇宙無窮無盡,常人和賢才總是混雜不分,超出一般的只靠才智罷了。
4、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5、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
6、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白居易
7、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8、我們要廣羅賢才,反對任人唯親。
9、我們的經理以貌取人,當然就得不到真正的賢才了。
10、凡事不可以貌取人,否則會與賢才失之交臂。
11、一個公司如果不選拔賢才,而是黃鐘毀棄,壓抑人才,那前途一定不妙。
12、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分庭抗禮,倍加禮遇。
13、卑禮厚幣,才是招納賢才之道。
14、百年一中育數代賢才,喜今朝桃芳李艷頻讓寧江添秀色;校本理念開千秋偉業,待明日俊采星馳再為華夏創輝煌。
15、為從長遠發展的戰略出發,廣招賢才,擁有高、中級工程師,專業焊工、車工、銑工等工人數十名。
16、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傾泠月
17、無論哪一個行業,用人要用賢才,為了利益,沒有傻子用佞人的。
18、徒擁虛名,坐縻厚祿,賢才不克自見,知勇無所設施。
19、燕昭王深知這個道理,他對賢才大膽使用,破格提拔,使賢才有職有權。
20、二人皆為天下名士,當世大儒,有立地書櫥之賢才。
21、水唯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天。人唯修身才快樂,心能自律顯高岸。國有賢才扶世運,邦興文明自泰安。杏花春雨清平調,自然生態和諧觀。
22、臘八節到了,送你“八才”:祝你早日成為干才、將才、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大才、賢才。才氣沖天,盡展風采,造福社會,名揚后代!
23、送你一副對聯,上聯:勤,勤,勤,勤能補拙出智慧;下聯:儉,儉,儉,儉以養德出賢才。橫批:勤儉成仁。世界勤儉日祝愿朋友,勤學獲得報國智,節儉收獲愛民德!
24、古風(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李白
25、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傾泠月
26、贏要贏得瀟灑曹操在翦除袁紹以后,一鼓作氣,平定烏桓,肅清殘寇,招徠賢才,拓邊安民。
27、見愛人被病痛折磨,他實在難以忍受,便遵從文種的意見,貼出王榜,廣求賢才,求醫愛妃。
28、依臣之見,只要輕征薄斂,撫恤百姓,簡選賢才,托付老臣練兵御悔,中興之功,旬月之間就可有所希望。
29、班婕妤賢才通達,所作之賦,文辭哀楚凄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
30、同樣出身微賤、知民間疾苦、禮遇賢才、勤政不輟的錢鏐、福建二王、后唐明宗、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即使禮賢好學、眼光遠大的南唐烈祖也僅可望其項背。
31、好了,不說這些了,診義新投,還是要做出一些成績的,我們那個呂征北雖然愛惜賢才,可是診義也不好意思無功受祿吧?
32、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游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33、和李世民一樣,建成太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
34、值李唐中興之運,賢才軼出,有諱居易之樂天者,生而敏悟絕人,及壯,文章詞賦甲天下……做《琵琶行》……晚年益耽詩酒,結香山書社,又稱香山居士。
35、夫門望者,乃其父祖之遺烈,亦何益于皇家!益于時者,賢才而已。
36、你是魯國聞人,通達古今,學識淵博,名聲聞于諸侯,季孫大人有志強大魯國,怎會舍仲尼這等賢才而不用呢?如果你愿意從仕,愚兄可以為你引薦。
37、為內政者當選拔賢才,唯才是用如此方能民得安居。
38、各國招賢才能,勵精圖治,像李悝,吳起,商鞅等人的變法維新就發生在這時期。
39、承天子之命,布于襄陽,虛席以待賢才,不勝惶恐。
40、當然,要行法度,一要人主有至誠惻怛之心,這是行法度的思想保證,二要眾建賢才,這是行法度的組織保證。
41、數十年來,儒、墨兩家,鸞翔鳳集,賢才輩出,雄冠諸家,無人匹敵。
42、戰俘處置后,我看我朝應該開科取士,多選賢才,才能國運興盛。
43、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
44、大華歷嘉德25年3月5日,當值太子監國三皇子發布《求言令》,以示當朝皇帝渴仰賢才,廣納良言。
45、之起……此志雖宏,但若想完成,需尋賢才良將相助。
46、今寇盜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議。
47、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48、當務之急正禮想請父親大人、岳父大人以及黃太守和諸位叔父,為我兒取一名字,諸位叔父皆為本地賢才,我兒若能得到諸位叔父的賜名,想必將來必能光大門楣。
49、司馬光在竭力盡心為國家舉薦賢才的同時,對那些貪贓枉法,瀆職誤國的官吏深惡痛絕,屢屢上書朝廷予以揭露,建議嚴加懲處。
50、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過從者,金吾皆伺察以聞,宰相不敢私第見客,度奏:“今寇盜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議”。
相關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