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造句
1、 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2、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
3、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4、 最初偏離真理毫厘,到頭來就會謬之千里。
5、 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
6、 尋丈之繆,實始毫厘;君子畜德,無忽細微。
7、 測繪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準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8、 我們在學習中,要認真細心,否則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9、 新聞媒體與房地產銷售市場的火熱相比,也不差毫厘。
10、 小蘭工作很細心,她所掌握的賬目做得毫厘不爽。
11、 這塊表的準確性可以說是毫厘不爽。
12、 世界重復著自己,無休無止,不差毫厘。
13、 定點衛星的發射角計算需要絕對精確度,否則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14、 這幅畫與原作比較,毫厘不爽,幾乎可以亂真。
15、 用槍打靶,最能說明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道理了。
16、 這臺機器是由大型計算機設計出來的,各個零件都不失毫厘,十分精確。
17、 對這臺儀器的精確度要求毫發不爽,否則差之毫厘就會失之千里。
18、 在那個時候,打字變成一種反射動作,自然會將手滑到我所要打的字的位置,不差毫厘。
19、 簡要說明:此石為瑪瑙石,是對長方體印章.整體顏色為暗紅色,在每塊印章的中間出現兩個白色線條為“人”字。兩塊印章,線條相吻,毫厘不差。
20、 任何時候,我都會給你恰如其分的思想,語言和情感,滿足此情此景的需要,不差毫厘。
21、 沒想到這么一點點差錯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作“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22、 設想時間是一個圓圈,彎轉過來首尾相接。世界重復著自己,無休無止,不差毫厘。
23、 即使我們能就什么樣的個體能成為人類完美的楷模達成共識,也無法確保復制品與原型毫厘不差。
24、 認識你,絕不是我人生的插曲,而是我生命的主題!即使容顏老去、青春逝去,對你的愛我永遠不會褪去毫厘!自從有了你,生活里充滿奇跡,你讓我更加堅強的超越自己!感謝有你,風雨彩虹、同舟共濟,我們不分離!
25、 她的身體跟地面跟空間的每一次接觸,都預先設定,不差毫厘。
26、 在這些人中,還有特選的七百精兵,能左右開弓,個個能用機弦拋石,毫厘不爽。
27、 然而,這個虛擬世界已不再用簡單線條描繪真實世界,而是一種毫厘不差的重現。
28、 這項工程預算十多個億,我們在設計上必須一絲不茍,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后果不堪設想。
29、 即使我們能就什么樣的個體能成為人類完美的楷模達成共識,也無法確保品與原型不差毫厘。
30、 昨天終于覓得機會,讓我分外高興的是,內容跟她說的不差毫厘,甚至更為意味深長。
31、 簡要說明:此石為瑪瑙石,是對長方體印章。整體顏色為暗紅色,在每塊印章的中間出現兩個白色線條為"人"字。兩塊印章,線條相吻,不差毫厘。
32、 這幅畫與原作比較,毫厘不爽,幾可亂真。
33、 然而,這個虛擬世界已不再用簡單線條描繪真實世界,而是一種不差毫厘的重現。
34、 或者他就是毫厘不差地那個我們從新聞記錄中認識的偉人?
35、 他口算能力極強,每次都毫厘不爽.
36、 論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愛,而最難。何以故?平淡去膚淺無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氣不足,素養學問思想不足以充實之,則味同嚼蠟。故鮮魚腐魚皆可紅燒,而獨鮮魚可以清蒸,否則入口本味之甘惡立見。林語堂
37、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對競爭對手的研究是制定成功計劃的第一步,這一步錯了,后面的努力在大,投入再多,也是南轅北轍。
38、 一個微小的計算錯誤將會導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結果.
39、 流光凋零暮色漸起沉默山嶺,擦肩而過只差毫厘放不下的風砂一粒,遠方潮汐孤帆天際晨曦瑰麗想念蜻蜓,旅人還鄉山路潮濕猶看草種散在風里。乘物游心
40、 眾勇士,或存或亡,皆戰于此,已奉祭此地,我等綿力不能增其圣以毫厘,或減以寸分。
41、 就是火車搬道岔的感覺,一個動作,直接就去了別的方向了,毫厘千里的差距就完成了,我最幸運的是每次都不會走錯太多。
42、 作科學研究要嚴肅,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43、 一位老朋友曾經是這樣說的:當你向太空發射一枚火箭時,發射軌道失之毫厘,進入繞地軌道時它就會差之千里。
44、 付出一定要有回報;付出與回報不可能完全對等;斤斤計較、毫厘必爭的是菜場大媽,不是戀愛中的人。計較太多,證明愛得太少。吳瑜
45、 國家疆土不容外寇踏足毫厘之地,我的丈夫也不許旁人沾染一根手指。寐語者
46、 僅以毫厘之差而失去的幸運似乎是命運女神加于人的侮辱。菲爾丁
47、 面對現實吧!花花公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被拒絕羅.
48、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司馬遷
49、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很多時候你根本無法預防不幸的發生。風現在就陷入了這樣的深深的不幸之中,一切都像幻影一樣隨風而逝。
50、 2003年1月20日:當我們在從遙遠地方來的巨大的數字和海量數據中工作的時候,會發生“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事情。
相關造句
揮毫落紙造句分毫不值造句纖毫不爽造句分毫不爽造句九牛一毫造句毫不諱言造句細入毫芒造句一毫不差造句一分一毫造句洞察秋毫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