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造句
1、儀仗隊的士兵站得筆挺。
2、國家*席陪同外國元首檢閱三軍儀仗隊。
3、儀仗隊雄糾糾,氣昂昂地走過*席臺。
4、儀仗隊放飛了數以千計的彩色氣球。
5、古時官吏出巡,往往侍衛儀仗前呼后擁,一呼百諾,好不威風!
6、盡管風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會堂前的三軍儀仗隊員仍是持槍挺立,紋絲不動。
7、它在俄國儀仗隊的護送下,極其莊嚴隆重地從房里捧了出來。
8、公路兩旁的白楊樹好像兩排儀仗隊整齊站列,歡迎歡迎!
9、三軍儀仗隊的陣容威風凜凜:列隊時個個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進時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堅定,不愧是國威、軍威的代表。
10、穆沙拉夫身著戎裝、佩戴著勛章和綠色飾帶,檢閱了儀仗隊.
11、老銅錘也有空心的,一般用于儀仗和武館陳列,往往還是裝飾做工精細的,但這對確實是藥。
12、國王的儀仗行列將由電視播送。
13、***和拜登從機場紅地毯上走過并審閱了儀仗隊,軍樂團演奏了兩國國歌。
14、盧武鉉陪同***檢閱了三軍儀仗隊和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禮兵。
15、人們蜂擁而至瞻望皇室人員外出時的儀仗隊.
16、這次到達給我提供了一個練習檢閱儀仗隊的機會。
17、在歐洲下椴樹街或香榭麗舍大街,你無疑會見到金枝玉葉從儀仗隊跟前走過,后者行禮發出噔噔聲。
18、在南宮、元氏、獲鹿、井陘、滿城、撫寧等縣,人們習慣稱之為民間“迎神賽會”的一種儀仗形式。
19、而我們運用“詩史互證”的方法可以考辨出,以上詩句應是指杜甫于開元十三年在洛陽親睹玄宗封禪泰山出發儀仗之事,由此還可以揭示出杜甫早年一直被掩蓋和忽略的一段歷史。
20、蘇格蘭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歷史的厚重感隨處可見。豪門望族的府第與城堡歷歷在目,以及穿著傳統服裝的儀仗隊。
21、禮服配發給軍官,軍樂隊和儀仗隊.
22、皇帝當天在太廟內留宿。儀仗隊一直守護在御道兩旁。
23、儀仗隊手持恐怖襲擊后飄揚于歸零地上空的國旗。
24、當儀仗方隊經過*席臺時,觀眾席上一片歡呼.
25、貴妃出宮本是大事,排班清道,儀仗車隊,攏攏總總的要準備個三五天,可現在算是奉旨探望太子一切從簡。
26、據了解,儀仗隊夏服采用無夾里設計,里縫實行包邊工藝處理,減少了毛邊和繞邊現象,同時采用3d網眼墊肩,更加透氣和精致。
27、河南出土元代完整彩繪陶車馬出行儀仗隊。
28、祭天儀仗環節中,皇帝頭頂黑貂紅纓朝冠,身披明黃緞繡五彩云金龍朝服,腳踏明黃漳絨串珠靴,在九曲華蓋下神情莊嚴,儀態雍容地緩緩前行。
29、挽額,挽額后面是儀仗隊、中西樂隊、沿途誦經作法的和尚、尼姑、道士,扎滿松柏枝的靈車。
30、一路上,秦王的儀仗隊旌旗招展,人歡馬叫,鼓角齊鳴,兵雄姿驕,令人生畏。
31、身著龍袍的“皇帝”,在眾文武大臣簇擁和旌旗儀仗護衛下,從岱廟南門遙參亭出發,穿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任安門,在天貺殿前舉行封禪祭祀儀式。
32、“皇帝”親臨含元殿,百官齊列,雅樂頻奏,儀仗威嚴,與眾臣共同祭祖祭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33、五月十三日宮中的大隊人馬,執禮大臣,太監宮女浩浩蕩蕩執著儀仗來迎接我入宮。
34、在俄帶隊的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說,正式參加受閱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組成員護衛五星紅旗,3名指揮分隊長成一列行進。
35、“皇帝”親臨含元殿,“百官”齊列,雅樂頻奏,儀仗威嚴,“君臣”共同祭祖祭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36、訓練場上,正在組織軍姿訓練的三軍儀仗隊軍容嚴整、巋然不動,如雕塑、似叢林。
37、慶成官轎儀仗在前,尹壯圖騎著匹騾子孤零零地跟在后面,第一站來到了山西大同。
38、淚眼模糊的聾漢國模起他的梧桐桿子,像出大殃儀仗中的開路先鋒顯道神一樣,不分青紅皂白,不管皇親國戚,一頓胡掄,掄著誰誰倒霉,碰著誰誰遭殃。
39、***在拉赫蒙陪同下檢閱儀仗隊。
40、幾分鐘傳統葬禮儀式的祈禱過后,8名身穿黑衣的護柩者抬著棺柩走出清真寺,交給埃及儀仗隊,他們將棺柩抬到一個銀制的棺架上,駛離清真寺。
41、河南焦作出土元代彩繪陶車馬出行儀仗隊。
42、二十四人迎接,已經是相當隆重的鑾駕,至于更尊貴的三十六人儀仗,只能四大部國國王過來時才用。
43、不出片刻,只見從長安南門行來一隊儀仗,皆是紅衣花袍,喜氣朝天,手執禮樂之器,余音環城,氣派不凡。
44、對手一眼就盯上了儀仗分隊的“大個子兵”,以為這些人天天踢正步,打槍肯定沒準頭。
45、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一直記得靶場的第一次彩排合練。
46、金鄉徽章廠此次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生產帽徽、領花等,共3000套,樣式是去年新設計的,尺寸比之前款式大很多,更適宜身材高大的儀仗隊隊員佩戴。
47、為此,儀仗隊員們總結出一首“五子歌”--身子上挺頂帽子,練軍姿貼墻根子,糾正軍姿照鏡子,腰不當家別棍子,頭形不正別針子。
48、25,日本首相走出機艙,在儀仗隊的迎接下,登上紅旗車,隨車隊離開機場。
49、韓霜右手槍落下、左手槍舉起,三千儀仗兵齊聲高呼,聲徹云霄,“請將軍駕!”。
50、不一會兒,高拱與魏學曾換了兩乘便轎,朝位于燈市口的薰風閣迤邐而來,他們撤去儀仗扈從,只是為了安全起見,留了一隊錦衣衛暗中保護。
相關造句
倚官仗勢造句鳳皇來儀造句打翻身仗造句儀靜體閑造句有鳳來儀造句慷慨仗義造句輕財仗義造句疏財仗義造句仗節死義造句地主之儀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