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造句
1、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2、 現在我擔憂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現,而是國君貪戀酒色,親近小人,喜聽讒言,疏遠賢臣,長期下去,災難必然降臨到我們齊國。國君的這些過失,靠祈禱是幫不了忙的。
3、 到了后期,太平天國君臣猜忌,禍起蕭墻,終于導致了它的失敗。
4、 這可惡的奸臣仗著國君的信任,就會狐假虎威欺壓忠臣。
5、 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分庭抗禮,倍加禮遇。
6、 這可惡的奸臣仗著國君的信任,就會狐假虎威欺壓忠臣。
7、 古人說“:天生羽翼,民無二王。”魏國既有我做國君,你便要少在老百姓當中去出些主意,不要專門向愚蠢的人們討好!
8、 1815年,隨著他的勝利,法國君主政體再次建立。
9、 晉國的國君想要攻打虢國,可是晉、虢之間還隔著一個虞國,要滅虢國必須假道虞國.
10、 曼谷始建于1782年,曼谷王朝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登基后,經歷代不斷擴建,終于建成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筑群,現僅用于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而這座城市的建筑風格都給游客倍感震撼。
11、 正式君主立憲制,其行政的國家是英國君主,所代表的總督秘書長.
12、 嬖臣自身的局限性和國君力量的孱弱,最終導致他們的失敗。
13、 柏克的權利理論是為英國君主立憲政體辯護的理論。
14、 誠然,這部法案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保證了國會權力,限制了王權,形成的權力結構沿用至今。
15、 將印有英國君主頭像的郵票倒貼在信封上即犯下叛國罪.
16、 聽說楚國國君王正想方設法招納賢士.
17、 太子出生,國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見國君.
18、 逐漸失勢的國君利用各種力量與強勢的世卿抗衡,嬖臣是國君為了維護君權所依賴的重要力量之一。
19、 隨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加速了圈地運動,產生了大批無產者。
20、 開國君主都如此,大理國崇尚佛教的情況可以想象。當時大理國的百姓,都以崇信佛教為容。
21、 卿大夫與國君和卿大夫之間的斗爭是世祿制發展的結果,同時世祿制也在世族的斗爭中遭到破壞。
22、 英國君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加冕典禮的歷史幾乎可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典禮的盛況在全世界都可謂是無可比擬的。
23、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2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5、 曾子堅持他簡單樸素,沉穩,安寧,祥和的生活,不論你是國君或諸候都請不動他。
26、 把帶有英國君主的郵票倒貼屬于叛國罪.
27、 我曾經是個國君,人們敬畏我的名字,我的大軍橫掃天下,所到之處敵人盡滅。
28、 藩國的文學多為藩國君臣所作,藩王的文學審美觀念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9、 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30、 宋襄公是公元前七世紀春秋時代宋國的國君.
31、 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中世紀英國國王具有全國最高封君和國君的雙重身份。
32、 英國君主立憲制,保留國王作為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首腦.
33、 英國君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加冕典禮的歷史幾乎。
34、 漢、隋兩代的酷吏雖然在執法嚴峻、效忠國君、治理有效等方面有相似之處,但是他們之間又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35、 春秋國君祖先神作為國家保護神,保護的對象本質上是列國君主及其宗族的家天下,而不是國中的民眾。
36、 1791年,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實驗因為國王和王后的行動而突然結束,他們與國外的貴族朋友、君主主義者互相勾結。
37、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成為第一位慶祝“鉆石婚”的英國君主.
38、 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
39、 吳國太師當然不能容忍有人敢在老虎頭上搔癢,吳國太師逼迫吳國國君下令,要殺嚴家全家。
40、 鄭國就這么走馬燈似地換著國君,而祭足則不倒翁似地永遠屹立。
41、 近親通婚、遺傳基因衰敗,過著刻板、乏味日子的西班牙國君,統治著沉悶的王朝。
42、 我人微言輕,怎么可能左右國君的決定?
43、 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于早期丞相。
44、 有不少翻譯的通司,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城門只放諸侯、方國君主、部族首領進去,隨同之人都擋在外面。
45、 讓宰夫和大夫去周旋揖讓,不僅沒有了君臣無別的顧忌,而且可以使國君和卿得到解脫,坐觀其成,歡聚燕飲。
46、 國君燕簡公朝歌夜弦,喜樂好淫。
47、 六國國君魂飛神喪,都以為自己的國度必亡,會淪為天宸大帝筑造不敗輝煌的犧牲品,他們將為天宸大帝筑造一個不王國。
48、 迂夫子,好一個迂夫子!也罷,念你一片忠心,請夫子幫意如往鄆城請回國君。
49、 面對此情此景,是否讓風雨出來接見尼國的國君,桑菊和歐靜在風雨的房前產生了重大的爭執。
50、 魯國不愧為“禮儀之邦”,對哀姜仍以國君夫人之禮下葬。
相關造句
體國經野造句君子之交淡若水造句國之干城造句開國承家造句四戰之國造句無父無君造句舉國一致造句安國富民造句伴君如伴虎造句經國之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