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造句
1、現在一個公社有幾百人吃公糧,這個問題很大。
2、第8條公糧經收、保管、加工及撥付,得由委讬倉庫辦理.
3、二公糧:指政府所有之糧食.
4、農民選了最好的糧食交公糧.
5、繳公糧的人很多,排著長隊,滿院子曬著小麥。
6、家里拉土、出豬圈、夏收載運麥子、繳公糧等,非常需要一輛小平車。
7、為抗戰繳公糧,四川百姓用觀音土果腹。
8、給農民更多自主權,允許農民在上繳公糧后,將剩下的糧食在自由市場上出售。
9、凡繳公糧的人都必須執有此項收據以便日后查驗。
10、7萬石,養豬5624頭,上繳公糧1萬石,達到了“耕一余一”。
11、每次繳公糧自己和家人要一大早起床,駕車將糧食拉到糧站,冒著赤日排隊繳糧。
12、此外,由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都按照人頭數上繳公糧,家人為了少上繳,便沒有給她上報戶口。
13、因為每年計劃生育和繳公糧工作開展的時候,村干部紛紛推辭,整個村里找不到一個干部能推動工作。
14、被借者可憑證兌糧、兌款,也可頂替公糧或稅收。
15、每年正月初一半夜時分,村民們到附近的山神廟處向雷部交公糧,以求當年秋天時莊稼免遭冰雹的侵害。
16、到1942年的時候,他們359旅除了全部自己以外,還向邊區政府上繳公糧一萬擔,全旅為養豬4200頭、牛820頭、養7800只,開辦了棉紡廠、毛紡廠、被服廠和制鞋廠。
17、農村合作社成立后,走上集體道路的農民開始向國家繳售公糧。
18、各縣政府支持王耀南一行人的工作,讓鞭炮作坊以上交幾千個發火器代替需上交的稅費和公糧,并且解決鞭炮廠的經費問題以大批量提供炸藥。
19、原先因為政策的原因,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自從不再上繳公糧后,小麥因為產量低都不種了,一年只種一季玉米。
20、被借者或供伙者,憑票可兌糧,有的可以兌款,也可以抵交公糧,非常方便。
21、整整一個月時間,從割麥、運麥、垛麥、曬場、碾場、揚場、入庫、倒庫、到交公糧……,人累得走在路上都想睡覺哩。
22、這個我忍里,更離譜的是到村里開證明被要求繳納2002年左右的土地上繳公糧。
23、但一隊的社員心里都很清楚,本隊的地是最少的,質量也是最差的,繳售的公糧卻是最多的。
24、在邱永梅的帶領下,螺田大隊想方設法增加糧食產量,一季就可以上繳公糧等40多萬斤,這在當時極為難得,獲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贊揚。
25、1萬畝,除了吃用全部自給外,每年給邊區政府上繳公糧1萬多石。
26、同為公民,農民還要繳公糧出義務工,但得到的社會福利,卻遠不及城市人。
27、我們給縣里打招呼,不要征鞭炮作坊主的稅和公糧,讓他們交發火裝置,交上幾千個發火器就可以解決大問題,他們做的比農民自己做的要好得多。
相關造句
執法不公造句三旨相公造句積草囤糧造句王孫公子造句一秉大公造句王公貴戚造句貨賄公行造句王公大人造句夢見周公造句公公道道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