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造句
1、 韋氏家族是吐蕃王朝時期主要的貴族家族之一.
2、 在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以后,就著手全面擴張,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先滅掉了吐蕃東北部的吐谷渾,然后占領(lǐng)了大唐王朝的大片土地,比方說河西、隴右、西域等地區(qū)。
3、 七至九世紀(jì),隨著吐蕃的興盛與衰落,吐蕃與黨項之間發(fā)生了密切關(guān)系,這表現(xiàn)在吐蕃與被征服地區(qū)黨項各部的關(guān)系、吐蕃與內(nèi)遷黨項部落關(guān)系等方面。
4、 吐谷渾處于唐朝與吐蕃的中間地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唐蕃雙方爭奪的重點。
5、 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熱巴巾三次派員到長安請求會盟。
6、 吐蕃文物曾通過不同途徑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銀器與織錦。
7、 著名的唐代吐蕃墓葬群就在距都蘭縣熱水鄉(xiāng)10公里處的熱水附近。
8、 唐朝時期黨項族在吐蕃的進攻下不斷向內(nèi)地遷徙。
9、 而就整個西北沿邊地區(qū)來說,吐蕃諸部及黨項羌部大量散居,他們各自成為宋夏抗?fàn)幍那把亓α俊?/p>
10、 公元7世紀(jì)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供奉的本尊,后為全藏佛教密宗本尊。
11、 那里有吐蕃王松贊干布等待迎娶這位唐朝皇帝的女兒。
12、 他的國家建設(shè)戰(zhàn)略中的一項就是向吐蕃引進文化.
13、 吐蕃王朝第九代藏王布德共杰時代,藏區(qū)已有制造金屬的工藝.
14、 唐末至五代,舟曲境仍在吐蕃勢力范圍.
15、 正派出了三萬大軍肆擾劍南道的吐蕃!這案子,足夠捅破天啦。
16、 壬申,遇吐蕃眾二萬,與戰(zhàn),破之,乘勝逐北,至堡下,攻拔之,斬其將扈屈律悉蒙,焚其蓄積而還。
17、 吐蕃趁亂奪去了唐朝河西及湟善等五十郡,六鎮(zhèn),十四軍,唐人子孫皆為奴才。
18、 幸運的是,燃燒的濃煙遮住了吐蕃弓箭手的視線,沒有給他補上第二箭。
19、 敦煌文書所謂“四緣紅番錦伍色鳥”,則指都蘭吐蕃墓出土的一種“聯(lián)珠對鳥紋五色錦”。
20、 記者18日從青海省公安廳獲悉,該廳玉樹州稱多縣公安局破獲一起重大盜掘吐蕃古墓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及時追回被盜文物。
21、 鳩摩智不但學(xué)過少林七十二絕技,便是其它中原武林各流派武術(shù)也從還施水閣中有所涉及,更兼有他吐蕃的本土絕技,招式之博雜與慕容復(fù)比起來可說是有多無少。
22、 辛卯,遣鴻臚卿崔琳入吐蕃報聘。
23、 你這廝,武功羸弱,卻愛耍些詭計,什么文斗武斗的,還不是想趁我同這禿驢對招之時,偷襲于我?你們漢人無恥狡詐,我吐蕃又豈會不知?
24、 涼州城門大開,李林龍、陳渙然率領(lǐng)殘存的萬余名唐軍將士也惡狠狠撲向吐蕃人前軍,吐蕃人猛然間遭受內(nèi)外夾擊,驚駭之下四處奔逃……
25、 石堡城是連通唐蕃之間的要塞,控制了石堡城就等于是掐住了吐蕃人的脖子。
26、 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但據(jù)敦煌文書的記載來看,吐蕃人把這些視作唐朝畏懼吐蕃兵威前來乞和的貢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財物換和平是不爭的事實。
27、 面對南詔與吐蕃的亂局,面對大唐帝國與大食帝國的怛羅斯之戰(zhàn),面對涂炭生靈的安史之亂,他又如何重寫歷史。
28、 不過說是這樣說,一旦十萬人的吐蕃大營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戰(zhàn)之后,七百唐軍死士想要抽身而退,就變得難乎其難了。
29、 著宮女裝扮百人齊列宮廷之外,來自天竺、仲格薩爾、大食和吐蕃等地的求婚使者們一一詳看。
30、 近來,因吐蕃的侵逼,鑾駕到東部去巡行。
31、 就算沒有吐蕃阻隔,沙漠戈壁、草原馬賊悍匪、西域各國的盤剝勒逼,百駝貨物,能安全抵達(dá)的往往不足七成。
32、 某豈不知?其兄畢肱還有意替畢靖作伐持柯、想娶某吐蕃天驕之女藍(lán)埔苕呢!
33、 但一則消息,讓全真遺子,吐蕃后人,千門門客,欽天天子以及天下的三教九流再次蠢蠢欲動、誰能成就不世之功,又有誰成為野墳孤魂。
34、 公元783年唐政府被迫與吐蕃簽訂了《唐蕃清水盟約》。
35、 吐蕃來的膏藥!五癆七傷骨斷筋折,您只用一帖管好!
36、 、南宋末年,朝野上下奸臣當(dāng)?shù)溃庥薪鸪⑽鬟|、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逐漸強大的蒙古威脅,實乃內(nèi)憂外患,亂世之秋也。
37、 只可惜宋王朝太倒霉了,遼、金、蒙古,一個比一個厲害,西邊還有西夏、吐蕃諸部,最終南宋抵抗蒙古抵抗了幾十來,還是在涯山徹底覆滅,令人扼腕長嘆。
38、 初,河、隴既沒于吐蕃,自天寶以來,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歸路既絕,人馬皆仰給于鴻臚。
39、 唐肅宗(756—762年)時,吐蕃占據(jù)安樂等州,吐谷渾再遷往朔方(內(nèi)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和河?xùn)|(山西省蒲縣),部眾分散,被稱作吐渾、退渾。
40、 大帳中正在擺宴,洗塵接風(fēng),吐蕃作陪,觥籌交錯喜氣洋洋。
41、 辛丑,涼州都督王君掞破吐蕃于青海之西,虜輜車、馬羊而還。
42、 可就是這樣,吐蕃人也沒有攻進沙州半步。
43、 當(dāng)時有個在長安的吐蕃商人,特地向太宗獻(xiàn)圓餅祝捷。
44、 據(jù)《唐書》記載,韋皋當(dāng)四川安撫史前后經(jīng)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xiàn)地圖和上貢求降,并且為他立紀(jì)功碑,威武之至。
45、 化裝的蒼鷹軍撕下吐蕃旗號,如猛虎撲食般沖進敵營把措不及防的吐蕃后軍殺的人仰馬翻,接著向吐蕃中軍、前軍一路殺過去……
46、 據(jù)說,這種“溜槽淘金法”是吐蕃時期由文成公主從漢地帶來傳入當(dāng)?shù)兀啽阌行В盟y萃金的“混汞法”的歷史更為久遠(yuǎn)。
47、 壬子,吐蕃寇臨涇,癸丑,寇隴州及普潤,大掠人畜而去;百官往往遣家屬出城竄匿。
48、 她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俘虜——吐蕃大首領(lǐng),卻發(fā)現(xiàn)吐蕃大首領(lǐng)面無表情,沉吟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49、 師兄怒責(zé)師弟,被吐蕃師徒勸開,大師說道:“施大俠,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師弟兄各為其主多的是,豈可強加於人!”。
50、 此地是吐蕃宣慰司與東察合臺汗國雙方爭議之地,由于荒無人煙無法耕作游牧,因此雙方的態(tài)度是小心回避爭端,久之自然而然成了“二不管地帶”。
相關(guān)造句
吞刀吐火造句吃人不吐骨頭造句傾心吐膽造句口吐珠璣造句出言吐語造句吐哺握發(fā)造句握發(fā)吐哺造句納新吐故造句半吞半吐造句一吐為快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