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丹造句
1、 卻說洪信確不作絲毫耽擱,準備停當,攜擎御書丹詔、金匣皇香,帶了數十隨從,一行離了東京,取路徑投江西而來。
2、 一場臺風,錯亂時空,默默無聞還是留書丹青,只在一念之間。
3、 他搜集了所有能夠找到的道書丹冊,埋首其中數年時間,但苦于無人指點,腦海中的現代思維也影響了他對經書的理解,因此始終不得要領。
4、 相傳宋太祖御筆親書丹詔,遣官招之。
5、 青書丹符乃天下至寶,修煉之人誰不想獨享其成,陳掌門何以如此大度來跟貧道分享這等重大信息?
6、 玄教另一弟子陳日新既精詣黃箓齋科,又研究道書丹經。
7、 詔允后,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
8、 小生只會作文及書丹,別無甚用,如要立碑,還用刻字匠作。
9、 對此殘陽如血江天浩瀚,欲問歸來鴻雁戰訊可傳,收得焚予故人遙祝魂安,再約清平江山天人共看,合:四方征鼓已歇七魄可安,八千里路云月三途路返,身經百戰共老塵沙幾番,長歌當哭墨染史冊書丹。少司命
10、 此碑系宋真宗封泰山之后,又加封北岳安天王為安天元圣帝,并下令由翰林學士陳彭年撰文,翰林待詔邢守元書丹并篆額而立的碑石。
11、 明嘉靖辛丑年間,翰林院大學士的屬官檢討梁紹儒為重修和圣祠撰寫了碑文,由明朝的知縣王惟精書丹。
12、 有關道教最著名的碑刻為《紫霄宮玄帝碑銘》,此碑由唐寅在弘治十三年(1500)游齊云山時,應道長汪泰元之請所作駢體文,汪肇篆額,戴煉書丹。
相關造句
知書識字造句著書立說造句十年讀書造句金書鐵券造句知書明理造句咄咄書空造句廢書而嘆造句儒家經書造句目不知書造句靈丹圣藥造句
推薦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