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造句
1、暮春別鄉(xiāng)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2、伯夷、叔齊也可稱得上是守死善道了。
3、商朝末年,周武王要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rèn)為這樣做不仁慈。
4、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后反戈,打退元軍,統(tǒng)一爪哇.
5、伯夷因?yàn)轭櫲珮s譽(yù)、名聲而死,就一定清高、神圣嗎?
6、歷史上著名的遜讓君位的伯夷、叔齊,其故里就在此地。
7、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莊子
8、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鳥獸;伯夷作秩宗,典三禮;夔典樂,和神。
9、看著一群率真的老人,我想起了長旺村不僅有伯夷叔齊的傳說,還有一個(gè)傳承至今的民俗。
10、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jīng)據(jù)占,不阿當(dāng)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親近生,幾參國政。
11、然而世俗社會權(quán)力仍是至高無上的,伯夷的“積仁潔行”,孔子的“七十子之徒”都是在權(quán)力面前轟然倒塌的。
12、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
13、世風(fēng)日降,炎涼百出,桂附之功不在硝黃下,孟子與伯夷并稱為百世師,致嘆于親炙之無從,良有以也。
14、畫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于首陽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餓死的故事。
15、扣馬村在會盟鎮(zhèn)的東北角,相傳武王伐紂路過這里,被伯夷叔齊兩個(gè)老頑固扣住馬頭勸諫,后人就把這里稱為扣馬村。
16、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17、的伯夷、叔齊,自此以后有名有姓、隱名埋姓的隱者更是多若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
18、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9、還有聞仲太師,還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自作孽不可活啊,也許正是那種傻勁才最令人敬重吧。
20、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近有清華校友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糧!韓國漢城街頭看不到日本汽車,韓國有40多個(gè)民間團(tuán)體支持抵制日貨,韓國女星金喜。
21、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稱為百世之師,令人感嘆的是師承先賢、親承教化沒有機(jī)會,實(shí)在是有原因的。
22、古賢人伯夷叔齊不滿周武王挑起戰(zhàn)爭,逃至此處,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留下千古佳話,是抱節(jié)守志的典范。
23、殷既平,伯夷恥之,義不食周粟,遂餓死。
24、正是這種行比伯夷、受命不遷的氣節(jié),令中華民族幾經(jīng)滄桑,卻多難興邦,幾經(jīng)存亡,終走向繁榮。
25、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cái)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于其間哉!
26、一番話說的鏗鏹頓挫、義正言辭,直接把滿者伯夷的攻擊定性為見錢眼開、奪寶殺人的強(qiáng)盜行徑。
27、在那種是非顛倒、善惡不分的社會中,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寧肯餓死于首陽山上,以示不屈。
28、孔子其實(shí)是不較勁的人,他說伯夷叔齊堅(jiān)守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則也很偉大。
29、伯夷叔齊能夠大節(jié)不奪,成仁取義,這是因?yàn)樗麄冃闹杏幸豢跉庠凇?/p>
相關(guān)造句
五侯九伯造句以夷治夷造句尊王攘夷造句用夏變夷造句以夷制夷造句伯勞飛燕造句夷然自若造句鄙夷不屑造句伯仲叔季造句不分伯仲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