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政造句
1、 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西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景。
2、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由她垂簾聽政,幕后指使者是她。
3、 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
4、 馮氏開始第二次臨朝聽政,直到公元490年病死為止.
5、 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寶座后的力量”或“垂簾聽政”的地方。
6、 即便是這樣,要讓這位27歲的籃球迷和他身后垂簾聽政的舅舅獲得黨內(nèi)宗派化的精英們的支持并不是一件確定的事情。
7、 清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幾十年.
8、 誰都知道靈帝只是個傀儡,皇太后垂簾聽政,聯(lián)合宰相虞興年把持朝綱,諾大一個風(fēng)雨飄飖的緋云皇廷其實是靠他們兩個撐著。
9、 康熙帝從政六十余年,夜分而起,未明求衣;徹曙聽政,日哺而食;數(shù)十年間,極少間斷。
10、 克儉克勤,勵精圖治,此則垂簾聽政之初心,所夙夜望而不能或釋者也。
11、 黃洪嘯剛來d鎮(zhèn)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2個月,聽政府的工作人員說,黃鎮(zhèn)長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僅自己對工作認(rèn)真負(fù)責(zé),更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打起十二分精神。
12、 度宗病逝,子立,年僅四齡,由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仍把那元惡大憝,倚作長城。
13、 冬十月甲寅,制曰:朕聽政之暇,常覽史籍,事關(guān)理道,實所留心,中有闕疑,時須質(zhì)問。
14、 毒辣辣的陽光雖杳無音信,但在它垂簾聽政淫威的逼迫下,空中停滯的氣流悶得直讓人,心里發(fā)毛。
15、 慈禧是咸豐的皇后,丈夫去世后,她成為了兒子同治的攝政者,后來她侄子光緒又受到她的垂簾聽政。
16、 此后,瀛臺成為清朝皇帝,后妃的避暑之地??滴?、乾隆皇帝還多次在此聽政和賜宴。
17、 晚睡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當(dāng)然,具體的內(nèi)涵多少有些變質(zhì),很多官員夜生活的主題已經(jīng)不是勤民聽政、朝乾夕惕,而是燈紅酒綠、鶯歌燕舞。
18、 接著,永徽六年,武則天正式封為皇后,武則天勢焰熏天,“二圣聽政”。
19、 七十四根望柱頭打破歷史上一龍一鳳的格式,均為“一鳳壓兩龍”,暗示她的兩度垂簾聽政。
20、 江南桐城縣生員周南在“詣闕”上疏中,曾要求孝莊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21、 他自己生活節(jié)儉,不愛聲色,專心聽政,以夜繼晝。
22、 雖然忙碌的顧問工作,讓尚未完全倒過時差的克勞琛在訓(xùn)練場中哈欠連天,但是,這并不妨礙這個年過花甲的德國老頭對中國女足的垂簾聽政。
23、 她既垂簾聽政,又親手下達(dá)了宣統(tǒng)皇帝的退位詔書;與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備受慈禧冷遇不同,她是慈禧中意的兒媳。
24、 公元1881年,自慈安太后暴死后慈禧大權(quán)獨攬,但參政還是以垂簾聽政為主。
25、 朕聽政之暇,常覽史籍,事關(guān)理道,實所留心,中有闕疑,時須質(zhì)問。
26、 諸多史學(xué)家認(rèn)為,是慈禧的私心讓她選擇了三歲的溥儀“繼嗣同治,兼祧光緒”,同時讓性格軟弱的載灃攝政,準(zhǔn)備在接下來的新皇時代繼續(xù)垂簾聽政。
27、 在她聽政期間,多謀善斷,英明果敢,懲惡揚善,強于呂后,好于武則天。
28、 仁宗后期常因疾病不能臨朝聽政,又沒有皇儲,這便激起許多大臣的議論,“中外惴恐,臣下爭以立嗣固根本為言”,尤以包拯、范鎮(zhèn)言辭最為激切。
29、 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
相關(guān)造句
迷惑視聽造句轆轆遠(yuǎn)聽造句惟命是聽造句政簡刑清造句聽其自便造句以正視聽造句聽其言而觀其行造句大政方針造句政令不一造句淆亂視聽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