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造句
1、 夫釋農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璣,捕豹翠,散布泉,以極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豈不謬哉?
2、 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3、 凡農桑歉收之年,于冬季選祭地,次年農歷二月吉日搭祭臺,供祭品祭眾神。
4、 倆兄弟相聚,拉家常,話農桑,論詩文,親親熱熱,和和諧諧。
5、 考慮到糧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視農桑,要求朝庭專管農桑、水利的部門"司農司"編纂農桑方面的書籍,用于指導地方官員和百姓發展農業生產。
6、 西漢黃霸任潁川郡太守,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吏治清明,道不拾遺,皇帝因此下詔稱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7、 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
8、 金元時期的《農桑要旨》說:蠶座的“底箔須鋪二領,蠶蟻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領,曬至日斜,復布于蠶箔底,明日又將底箔搬出曝曬如前”。
9、 春秋循行阡陌勸課農桑,有古良吏風”,深受百姓愛戴。
10、 同時,政府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
11、 牧守之徒,各厲精為治,勸課農桑,不得妄有征發;有司彈糾,勿有所縱。
12、 1952年,羅崇舉和徐惠君進入西農桑蠶系(現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學習,1956年畢業后雙雙留校工作。
13、 疆埸之民,并安堵而息窺覦,百姓附農桑而不失業者,亦由此而已也。
14、 又京民始業,農桑為本,田稼多少,課督以不,具以狀言。
15、 “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
16、 九月,頒均田令,清丈田畝,勸課農桑,輕徭薄賦。
17、 司馬懿回軍,仍駐宛城,獎勸農桑,禁止浪費。
18、 今迷其內而飾其外,使農夫工女墮業以避役,故農桑不勸,兵賦日屈,國用軍儲為斁耗。
19、 積分分為文治、武功兩種,文治功勛分數可換取戰陣農桑,各種書籍,武功功勛分數可換取刀槍劍戟,鎧甲寶馬。
20、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農桑遍野,絲綢錦緞之美。
21、 臘八家家煮粥多,五谷雜糧浸豆果。曾為佛粥濟眾生,代代相傳至今朝。子孫后代不忘本,銘記祖先勤儉美。俯首農桑民安泰,豐衣足食好年景。
22、 通過人工有性雜交、單株選擇、系統選擇、區試鑒定,育成早生中熟桑樹新品種農桑12號、農桑14號。
23、 二弟!大哥也有此意,我與你嫂嫂商議,我們回鄉后,用這幾年積攢下的俸祿,買幾塊好一點的田地,勸課農桑,男耕女織,豈不妙哉!
24、 楙實庸懦之人,不意名將之子,便墮凡俗,是將門不得兩傳耶?略從粗窺,武則掃蕩丑類、綏靖地方,文則勸課農桑、并為軍屯。
25、 站在收割的田埂上,心中裝滿農民疾苦的詩人,面對“汗滴禾下土”的刈麥者,心生愧疚,“曾不事農桑”,愧受官府的“祿石”,油然而生惻隱之情。
26、 相對的,契丹方面,主政的太后則選賢任能,注重刑獄,勸謀農桑,政情平穩,也無可乘之釁。
27、 維翰勸帝推誠棄怨以撫籓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
28、 他延用當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涼州,課農桑、立學校,阻擊入侵鮮卑族的入侵,保境安民,撫定地方,多所建樹。
29、 縣令、長負責鼓勵農桑,勸民務本等一縣之政務。
30、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
31、 1910年畢業回鄉,任職蓬州勸業分揚,勸課農桑。
32、 一舍農桑,一聚戰場,光與影交輝,正與邪爭辯,善與惡激戰,陰與陽轉換。
33、 現在沒一塊地盤的,我上哪收稅,勸課農桑,囤積糧草。
34、 農家比較單純,主要是倡導“君臣并耕”、“播百谷,勤農桑,以足衣足食”。
35、 春祭不同于驅儺,春祭可是關系到農桑,是百姓們切身利益,讓百姓期盼今年的豐收。
相關造句
寓兵于農造句桑間濮上造句收之桑榆造句桑榆晚景造句?;∨钍冈炀?/a>士農工商造句指桑說槐造句桑榆暮景造句不違農時造句谷賤傷農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