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造句
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p>
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 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人知之者。項羽
6、 世上只有不知之癥,沒有不治之癥。
7、 我在日常生活中嚴守著一個美好的準則:“人貴有自知之明?!蔽沂撬匾源藖肀薏咦约旱摹0哺駹?/p>
8、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9、 藥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系性命。故醫者于藥不可不精。
10、 聰明的蠢才就是這樣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名滿天下,恍然大悟時方才知道自己的名聲僅僅限于蟻家范圍而已??死茁宸?/p>
11、 行之非艱,而知之惟艱。
12、 讀書讀得太多,反而會造成一些自以為是的無知之徒。
13、 知之為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以自誣,外不以自欺。荀子
14、 人非“生而知之”,那么,一定是“學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
15、 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鬼谷子
16、 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17、 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18、 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李光地
19、 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淵默之心,臨危不亂之心。君子的權術是高超實用的藝術,小人的權術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樣成為君子?擁有光明之心。如何擁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說服自身,內心平靜。
20、 科學家的態度,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絲毫不能茍且。
2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2、 自我懷疑是自知之明的第一步。
23、 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
24、 苦惱常屬于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25、 的。天地間生而知之的人沒有。不學而能的人也沒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養成。天才多半由于細心養成。
26、 天才這個字本來含意極其暖昧,它的定義,決不是所謂“生而知之,不學而能”。
27、 老子云:“大象若?!?。正是由于常識之于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于我們過于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蒙騙了千萬年。于是我們在恍然后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28、 自三皇以降,先秦諸子,漢唐經學,宋明理學,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題最終都在這三字上歸宗。三字一出,洞見全體,既包含了本體又包含了功夫,任憑你考三王、叩天地、質鬼神、俟后圣,無有如此簡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29、 啊,誰能老是依靠著命運呢?一個人跟著忙碌的世途追逐,常常在不警覺之間就被摧毀了。人總有自知之明才是道理。小心謹慎,莫讓幸運來諂媚你,她是最善于趁你漫不經意的時候向你襲擊的。喬叟
30、 乾坤之於易,猶隂陽之於道,仁知之於聖也。
31、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p>
32、 嬌顏陋質,不與鏡為仇,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必遭撲破矣。
33、 我在日常生活中嚴守著一個美好的準則:“貴在自知之明”,我是以此來鞭策自己的。安格爾
34、 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35、 我們中許多人都是幼稚的,其中有些人比別人更幼稚些。但是如果一個人知道了他是幼稚的,那么這種自知之明就會成為一種沖淡的因素。
36、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7、 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38、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39、 喚起獨創性的表現與求知之樂,是為人師者至高無比的秘方。
40、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
41、 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靜態的教學理論建立在動態的體驗、感悟和思考之上。
42、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學者須得中道乃可守。
43、 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44、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4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46、 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p>
47、 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8、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吳兢
4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g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50、 君之知之,可矣,未若專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相關造句
千金之家造句一家之長造句知名當世造句滿口之乎者也造句化外之民造句局外之人造句震主之威造句莫逆之友造句經濟之才造句無容身之地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