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造句
1、 華夏是中國的古稱。
2、 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白居易
3、 南京古稱金陵,自古就是龍盤虎踞之地。
4、 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于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固醫者之恒情,殆非仁術也。以余論之,醫乃生死所寄,責任非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為厚簿哉?
5、 南京古稱金陵,龍盤虎踞,非常險要。
6、 泰山,古稱岱山,位于山東省境內,方圓4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是海內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7、 蒙古稱其國內山羊絨產業處境十分艱難,最近幾年中就業減少了一半。
8、 自3000年前建立起,重慶古稱分別有江州、渝州和恭州,而在800年前重慶才有的現在這個名字。
9、 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于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非醫者之恒情,殆非仁術也。龔廷賢
10、 很喜歡揚州的古稱:廣陵。那讓人想到安靜的城池,幽深的里巷,滄桑的石橋和古老的運河。
11、 古稱江州,后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12、 史載:翼古稱唐,屬堯及其后裔開疆封域.
13、 綠松石,又名松石、綠寶石,古稱襄陽甸子、荊州石,產于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一帶。
14、 今山西臨汾,古稱平陽,相傳是帝堯的都城。
15、 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曾國藩
16、 今產在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八公山,古稱紫金山。
17、 古稱相公,官人,老爺,現亦叫達令,我們家那口子,老頭子,孩子他爹,或自定義名稱。
18、 張家界天門山古稱云夢山,晴天微云淡抹,薄霧閑繞,雨天山水潑墨,云狂霧濤。
19、 原注一:“冀”是河北省的古稱,所以“冀南銀行”就是河北南部的銀行.
20、 安康,古稱金國,因盛產黃金而得名.
21、 達濠,古稱招收都,是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
22、 菲律賓古稱呂宋,遠渡重洋去菲律賓謀生的“蕃客”,則被稱為“呂宋客”。
23、 在此特別感謝群中的春華秋實君,連tm古稱。
24、 古往今來,春游冠得許多雅稱,古稱為游春、踏青、尋春和探春。
25、 大九湖歷史悠久,自古稱“巴山前哨”,是薛剛反唐屯糧練兵的基地和“劉體純聯明抗清”的盟誓地,白蓮教、“黃馬褂”起義都在此留下了歷史遺跡。
26、 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
27、 渝線上唯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古稱“資州”,從西漢算起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28、 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后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贊嘆。
29、 香蕉古稱甘蕉、芭蕉,又名中國矮蕉、天寶蕉、粉蕉。
30、 花蓮古稱奇萊,又因花蓮溪東注于海,其水與海濤激蕩迂回彭湃,而稱為洄瀾,后人諧其音稱為花蓮。
31、 在大理城南觀音塘山門上,如今還懸掛著“妙香佛國第一寺”的扁額,印證著大理古稱“妙香佛國”的歷史。
32、 其中東西向的橫谷有8條,古稱“太行八陘”,即古代晉冀豫三省往來太行山的8條咽喉通道。
33、 當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古稱“啟蟄”,天氣開始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34、 位于包頭市北部陰山山脈的峽谷中,因流經景區的昆都侖河古稱石門水而得名。
35、 與大陽遙遙相望的渠頭村,古稱“龍渠”,據史料考證,兩地幾百年來一直依仗風水斗法,斗法遺址至今留存。
36、 都梁,原名梁戰,江蘇盱眙人,因盱眙古稱都梁,遂筆名為都梁。
37、 龍潭的上部泉水飛流直下,噴珠吐玉,河谷蜿蜒,聲聞數里之遙;下部飛瀑成階跌落,聲若雷鳴,古稱"雷溪春濤"。
38、 殺胡口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長城以外,蒙古諸蕃,部落數百,種分為四十九旗,而殺胡口乃縣直北之要沖也,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
39、 巍巍太行,崢崢燕山,湯湯海河,古稱幽燕的京津冀地區,地緣相接、山河相連、空氣相通。
40、 鄂州古稱“武昌”,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襲侯封王稱帝的肇基之地,也是湖北省歷史上唯一的王城兼帝都。
41、 有“中華砂器第一鄉”之稱的雅安滎經縣古稱嚴道,是南方絲綢之路重要驛站。
42、 四川古稱蜀,物寶天華,人杰地靈,《三國》云: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43、 祖籍山西忻州,出生在古稱敕勒川的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學習、成長都在內蒙古自治區這個邊疆省份。
44、 印章古稱璽,是一種憑信工具,同時也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45、 甫魚也叫老板魚、琵琶魚,因為它的雙鰭特別發達,看起來好像一只展開雙翅的大鷹,因此古稱鷂魚。
46、 3月21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龍泉鎮龍一村屬龍的司志成老人也在龍抬頭這天邁入古稱“期頤之年”的百歲,一家五世同堂為老人賀壽。
47、 即將卸任的臺南縣長蘇煥智表示,改名為臺南縣古稱號“南瀛”,將可替臺南縣留下紀錄。
48、 “蜀”是四川的古稱,因蜀地盛產桑而多有桑蟲,桑蠶吐絲作繭而盛產絲,故蜀地自古便有“蠶叢古國”之譽。
49、 蒙古稱尊之大帝,其勢力幾乎統治全亞洲,且西及歐洲的一部分,兵力之強、器械之精,舉世無匹。
50、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長115厘米,闊106厘米,是由黃千人在1767年負責制訂,圖中列明琉球國、安南國(越南古稱)均是大清附屬國。
相關造句
留芳千古造句遺恨千古造句博覽古今造句前古未有造句今來古往造句曠古奇聞造句萬古留芳造句不今不古造句以鎰稱銖造句曠古絕倫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