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創造造句
1、學習知識貴實踐,勤思好問敢幻想,動腦動手細觀察,發明創造顯奇跡。
2、數學發明創造的動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發揮。
3、一個人有了發明創造,他對社會作出了貢獻,社會也就會給他尊敬和榮譽。
4、作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年輕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變的戒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做出了大師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來,讓世人大吃一驚。
5、科學、文學、藝術的發明創造中,有許多共同的思想方法,向大自然學習就是其中之一。
6、一項發明創造會帶來更多的發明創造。愛默生
7、只有理論才能激發和發揚發明創造精神。
8、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被后世的工匠們奉為鼻祖。
9、科學家用自己的發明創造造福于人類。
10、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于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11、人,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發明創造和聯想。
12、人類模擬生物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發明創造,形成了一門新學問———仿生學。
13、人類模擬生物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發明創造,形成了一門新興學問———仿生學。
14、這些職業都很重要,但在所有領域,發明創造總是多多益善,而在大型機構,實施這些開創性舉措極其困難。
15、在當今時代,技術的發明創造不可以閉門造車,學校的發展亦不能像孔乙己講學,整天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需要放寬辦學的眼界,但內涵發展絕不可能是簡單地通過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借鑒而成。
16、這項發明創造,可以說是光前絕后的,說是空前的更為準確些。
17、浸出法采銅是我國冶金史上一項重要發明創造。2000年以前,在我國已經對鐵置換銅有了認識。10世紀后期用于生產。
18、通過讓發明者和創新者在一定時間內享有對自己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專利可以推動創新。
19、小跳的父親善于發明創造、富有獨創性、對任何事物都很好奇。
2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創造和創新能力,擁有廠校合作不斷更新員工的知識能力。
21、對發明創造的另一刺激因素來自“獎勵”制度,它產生于專利制度之前,且與后者共存了許多年。
22、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23、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種植自己的糧食,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們說著別人發明的語言,使用別人發明的數學…我們一直在使用別人的成果。使用人類的已有經驗和知識來進行發明創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24、如果愛迪生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青春,爭分奪秒不舍晝夜的發明創造,他會有如此成就?
25、這也是至理名言,因特網和電腦把全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人類幾千年歷史文化和當代科學發明創造,都通過因特網公布于世。
26、當夜幕降臨,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體驗到雙重的喜悅。這是人類的天才在大自然規定為黑夜的時候,為擴大自己的視力而發明創造的。
27、有為青年要干的是發奮,生意人要干的是發財,科學家要干的是發明創造,而我干的是發短信給你,祝你8.18,你也來發一發,發個大財。
28、學生在學校內,既要有活潑進取的精神,又要有堅實耐煩的精神。有第一種精神,所以有發明、有創造。有第二種精神,利害不為動,牽制有不受,專心一志,為發明創造的預備。蔡元培
29、奧爾森的其它發明創造象丟棄的糖果包裝紙一樣散布在農場里,有點扎眼哦。
30、他對新的發明創造是一個和他一摸一樣的孿生子,他有時讓它代替自己給學生們上課。
31、我們要加固我們的房舍,改進我們的電力設施,為預防這樣的災害發明創造新的設備。
32、本發明創造屬于石油機械,尤其是節能抽油機。
33、搞科學研究出了重大成果的人,除了對他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外,還可以提高他的工資級別。
34、“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30邁團隊堅信全新發明創造的新型自行車將給傳統自行車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35、這個投稿箱,專門用來收集學生們發明創造的奇思妙想。
36、攀巖登頂的科技創新,做的是發明創造、革舊立新、從無到有的文章,沒有真才實學不行,沒有披荊斬棘的膽識更無從談起。
37、武器方面只能因陋就簡的搞些小發明創造了,還好磊石村有鐵匠。
38、嗯,你的這個方法非常可行,使人耳目一新,完全可以作為范例載入我院的發明創造史,我要給你記一大功!
39、一日龍羿在藏書室里翻到一卷名叫《班門神目》的木簡,原來是戰國初年魯國人公輸般在晚年時把自己一身的發明創造記載成冊留給后世予后人參考用的。
40、他要求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村工作者,要注意調查各地農民發明創造的各種改良農具,如雙輪雙鏵犁。
41、再加上李磊在劉徹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使得他發明創造的火柴再一次地在全國大賣,為漢景帝籌集了大量的官俸和軍餉,并因此而拔擢為治粟內史和太子少保。
42、遠古時期的原始人類以洞穴為室,茹毛飲血,燧人氏教人炮食,鉆木取火后,人類由此進入了發明創造的文明時代。
相關造句
圣帝明王造句明于治亂造句憎愛分明造句披發入山造句聰明絕世造句削發披緇造句翠羽明珰造句經明行修造句發跡變泰造句公明正大造句